351 布局朝堂 (二合一)-《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2/3)页

    他们俩人同样差不多接近两年没有见过沉忆辰,不过君子之交澹如水,哪怕相隔千里,心中情谊却没有削弱分毫。

    “你们两个就别起哄了,回京后事务繁忙也没时间去拜访,还望多多见谅!”

    沉忆辰同样调侃的回了一句,他这几天确实忙的昏天暗地,要妥善安置退守京师的将士们,同样还要整理出阵亡跟失踪人员名单,以及各种慰问伤员抚恤家属。

    特别是看着一幕幕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沉忆辰压根就没有任何心思联络京师故交。自己能有今日升任兵部侍郎一职,何尝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两年还好吗?”

    商辂收起脸上笑容,有些感性的问了一句。他已经看到沉忆辰手臂跟脸上那些伤疤,知道对方经历过的艰辛跟困苦,曾经那个京师风华正茂的翩翩君子,现如今完全褪去了铅华。

    “很苦,不过很高兴。”

    好友面前,沉忆辰不想隐瞒什么,为了实现当初镇江府河畔那句以天下为己任的诺言,为了扭转土木堡之后整个民族勇武的沦落,他真的拼尽了自己的全力。

    庆幸的是,历史巨轮的走向,终于有了改变的痕迹。

    “你们呢,翰林院呆的如何?”

    沉忆辰反问了一句。

    “平日里就是修修书、写写文,有时候我真想如同向北你一样,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

    萧彝语气中充斥着一种向往,投笔从戎在此刻的大明还不是一个彻底的贬义词,同为翰林出身,沉忆辰的经历确实要比自己等人精彩太多。

    “想要立不世之功,日后有的是机会,甚至有可能就在眼前。”

    沉忆辰澹澹回了一句,他心中其实有着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向北,此话何解?”

    “入职户部。”

    萧彝是农家子出身,没有深厚的背景跟家世,并且由庶吉士进入翰林院,起点天生要比一甲跟二甲头名低。

    历史上明朝从天顺年间李贤开始,内阁开始出现了明确的首辅跟次辅划分,并且入阁顺序也将决定地位跟权势。

    哪怕一路顺风顺水,萧彝想要混到排名靠前的阁臣位置,恐怕终其一生都难以达成,更大可能是在翰林院按部就班蹉跎光阴。

    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分,这就好比后世清华北大出来的高材生,入职起点就碾压了三本专科。想要达成同样的成就,努力机遇缺一不可才行。

    户部掌管钱财,现在京师极度缺衣少粮,根本原因其实并不是没有,相反正统朝期间哪怕天灾人祸不断,靠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以及能做到各大粮仓储备在安全线以上。

    之所以会造成缺衣少粮的局面,更多是运力跟调度的不足,漕运粮草全部积压在运河跟通州仓,压根就运送不过来。

    如果单单是无法送达京师也就罢了,等蒙古大军兵临城下之后,他们会放过近在迟尺的通州大仓吗?

    到那时候无数粮草物资,将成为敌人的资源储备。

    可哪怕情况如此危急,朝中决策依旧以转运各路勤王军为主,粮草放在了次要位置,很难说这跟提防沉忆辰没有关系。

    甚至这两日朝中有大臣放言,干脆不如一把火烧了通州仓,这样大家都没有总好过京师一家缺粮。

    如果萧彝能临危受命,做好转运通州军粮的任务,那么就不用在翰林修撰这个七品官位上苦熬资历了,至少凭借此功劳升任五品户部郎中没问题。

    另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沉忆辰未来与蒙古铁骑的生死决战中,很需要户部后勤有信得过的自己人!

    入职户部?

    听到沉忆辰的建议,萧彝有些不明所以。

    要知道翰林身份清贵,很多时候如果运气好的话,熬到个正六品的侍读、侍讲职位,便拥有了入阁参预机务的机会。

    再进一步便成为阁臣,一飞冲天!

    如果选择走六部入阁,那么难度将要大上许多,特别是随着阁部界线越来越分明,几乎很少会有六部实权大臣入阁参预机务。

    按常理论,除非苦熬多年升迁无望,才会选择入职六部或者都察院出镇地方,捞最后一笔养老钱退休。否则以萧彝这样的年纪,完全可以在翰林院赌一把成为阁老的机会。

    不过萧彝相信沉忆辰不会害自己,仅仅片刻错愕之后,就点头答应道:“向北,你既然说要我入职户部,那必然有你有道理,我愿往!”

    “好,我会尽快帮你疏通。”

    说罢,沉忆辰就把目光望向商辂道:“弘载兄,以你之才同样不应该在翰林院虚度,我会向高阁老以及座师建议,与贺平彦等人一同廷推,入阁参预机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