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名震京师(二合一)-《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1/3)页

    “如此甚好,就依先生所言。”

    朱祁镇点了点头,这样做即能宣扬沈忆宸的表率作用,还能卖给成国公一个面子,确实一举两得。

    “臣,谢主隆恩!”

    朱勇也弄不清楚到底咋回事了,反正先磕头谢恩再说,至少御赐解元牌坊不是什么坏事。

    就在此时,外面突然响起了司殿太监的通传声:“皇太后驾到,会昌伯觐见!”

    听到这声通传,朱祁镇也从龙椅上站起身来,与王振、朱勇一同迎接皇太后孙氏。

    “儿臣见过母后!”

    “陛下毋需多礼。”

    皇太后张氏很亲和的扶起朱祁镇,毕竟他们两个是亲生母子,关系自然要远好于很多名义上的嫡母。

    “不知母后驾到有何要事?”

    正常情况下,后宫是很少来到前朝的,哪怕身为皇太后也一样。

    就算之前与“三杨”一同辅政的太皇太后张氏,也几乎不会在朝臣前露面,更多是处于后宫遥控朝政。

    所以皇太后出现在承天殿,必然是有重要的事情说。

    “哀家听闻宫门外有士子叩阙,好像事关国子监祭酒,不知陛下是否得知?”

    朱祁镇听到这话,目光下意识的看了眼孙忠,虽然这是自己的亲外公,但是绕过了皇帝直接找太后禀告,还是让他感到有些不爽。

    会昌伯孙忠也是人精,仅仅一个眼神就明白皇帝的意思,立马请罪道:“陛下息怒,微臣是因生日谢礼而来,宫门见到此事担忧会激出变故,于是多了句嘴。”

    “会昌伯忠君爱国之心,朕自然是心知肚明,多虑了。”

    朱祁镇并未表露出自己心迹,相反还称赞了会昌伯一句,展现了帝王的驭下之术。

    很多人因为土木堡事变,朱祁镇被俘后就把他戏称为“叫门天子”,觉得这是个十足的铁废物。

    这种观点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完全对。

    朱祁镇有过两任皇帝生涯,他的人生其实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看待。

    土木堡之变前,他并不能算多么废物,相反励精图治有雄心壮志。北上不断打压蒙古部落的生存空间,南下压制住了西南边陲的土司分裂势力,甚至还留出余力,硬生生把东南方向农民起义也给剿灭了。

    仗打的不能说漂亮,但好歹是打赢了,并且在靖难勋爵垂垂老矣后,发掘了陈懋,蒋贵,王骥等等中坚重臣。

    至于政务方面,也不算特别烂,还废除了殉葬制度,算是为自己积了阴德,所以明朝正史里面对于他的评价并不差。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太皇太后张氏跟内阁三杨的功劳。

    从土木堡之变开始,明英宗基本上就可以在中国最垃圾皇帝排名上,保二争一。另外一个强力竞争对手,就是宋徽宗赵佶了,两个人就连“北狩”经历都无比相似。

    葬送大明数十万精锐,毁了一祖三宗的功业,叫门当带路党、大肆清洗于谦郭登等等忠臣、给敌人立庙下跪祭祀、追赐王振祭葬,立祠旌忠……

    有一件算一件罄竹难书,桩桩都能称得上昏庸至极。

    但是在正统十年这个阶段,明英宗朱祁镇还是有着绝对的帝王权威,自己也没有开始摆烂。

    “谢陛下体谅。”

    会昌伯松了口气,其实他也没料到皇太后会按耐不住,亲自来到前朝询问。

    本来按照计划,是他们母子私下沟通,这样即保留了皇帝的颜面,也能彰显自己的功劳。

    朱祁镇并未在意会昌伯的回答,而是对着皇太后张氏回道:“母后,宫门叩阙之事朕已知晓,刚才正与先生以及成国公商议此事,并且有了决策。”

    “喔,不知陛下如何处理?”

    “赦免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并且御赐解元牌坊褒奖沈忆宸的尊师重道之举。”

    跟在会昌伯身后的孙绍宗,在听到皇帝都处理办法之后,脑袋瞬间就懵了。甚至忘记了尊卑,下意识抬头望了皇帝一眼,满脸的不可思议。

    领头闹事叩阙,还得罪了王振,能捡回一条命算是上辈子积德,投胎到了成国公府上。

    结果不但没有任何处罚,还有御赐解元牌坊褒奖,这到底是天子搞错了,还是王振吃错药神经错乱,奖罚不分明?

    “既然陛下有了决策,那哀家也就不多说什么了,祖宗基业传到你的手中,当好好守护国本。”

    皇太后孙氏并未对朱祁镇的处理方式,做出任何评断,因为后宫干政乃是大忌,特别在朝臣的面前。所以张氏无论是满意,还是不满意,此时都只能说几句场面话。

    “母后放心,儿臣定当牢记。”

    “那陛下就与朝中重臣商议吧,哀家就不久留了。”

    “恭送母后。”

    “恭送皇太后。”

    朱祁镇与群臣目送皇太后孙氏远去后,就开口朝着王振说道:“先生,让承旨处拟旨吧,尽快平息事端。”

    “奴婢遵命。”

    听到拟旨的诏令,孙绍宗终于从开始不可置信的震惊中回过神来,认清了处罚结果确实如此的现实。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