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五军之战-《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第(2/3)页

    刘擎点了点头,心想这种感觉真是不错,一睁开眼睛,便有美娇娘侍奉在旁。

    “昭姬何事如何愉悦?”

    蔡琰笑着回道:“夫君,濮阳有信,称袁氏首批二十万石粮草,已经在送来的路上了。”

    哦?袁氏这是商量好了,准备拉袁绍上岸了吗?

    “怎么才区区二十万石?”刘擎挑肥拣瘦的牢骚着。

    蔡琰看出刘擎说的是气话,他明明表现得很高兴的。

    “袁氏碍于颜面,没有讨价还价,而且先付二十万石,真乃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还是那句话,袁隗对袁氏的羽毛,是十分爱惜的。

    然而就在刘擎想当然的时候,蔡琰却接着道:“汝南传来消息,称袁绍战败被俘,袁氏欲以百万石粮食作赎金,如今,此消息已人尽皆知!”

    没想到!

    这可不是我散布的!

    等等……

    袁隗为什么愿意先支付二十万石,刘擎好似想到了了不得的可能。

    “袁隗高调偿还,会不会是袁隗碍于内外压力,将赎金之事做实,而且,是二十万石,而非一百万石。”

    想到这里,刘擎突然觉得这二十万石不香了。

    刘擎话锋一转,道:“昭姬,我说,你写!”

    蔡琰连忙取出帛书,开始书写。

    “传令徐晃,收到粮草之后,归还相印人马,再让袁绍写信催促,告知袁隗老东西,一百万石粮草少一斛,就等着白发人送黑发人吧!”

    蔡琰一边记,一边写,她也没想到,聊聊数语,令夫君的心情变化如此之大。

    “夫君,若袁氏真拿不出一百万石粮食,你真的会杀了袁绍吗?”蔡琰突然问道。

    刘擎想了数息,回道:“或许吧!”

    真杀不杀,刘擎心中,并无明确答案。

    但刘擎有一条底线,那就是能不杀,就不杀。

    对常人都能有怜悯之心,对待这种知名人士,为何不行呢?

    蔡琰也没有深究,而是依照惯例,拿出另一份信报给刘擎念了起来。

    “朱灵军报,陶谦在泰山郡已经攻占东南部五县,朱灵,曹操,刘备在北部各占一县,余下一些县城,已为黄巾所占,袁绍兵败之后,袁遗便退回钜野,而且有东进泰山郡的意思。”

    “呵,小小泰山郡,倒真是热闹,朱灵军,曹操军,刘备军,陶谦军,黄巾,五军之战啊!而且还有个贼心不死,虎视眈眈的袁遗。”刘擎插嘴点评了一句。

    “朱灵要请示夫君,对待泰山郡,是何策略,是平乱,还是占地?”

    刘擎想了想,朱灵的活动,其实已经超纲了,他压根不需要去掺和一脚,不过这一脚既然塌出去了,那便要踏实了才好。

    “给朱灵回信,本王不要地,除非那地是奉高县!”

    ……

    兖州,泰山郡,博县外。

    朱灵看着手中的快马急信,朝着汶水上游望去。

    汶水上游,便是奉高县,泰山郡的治所所在,如今被黄巾渠帅管亥占据。

    奉高城地势险要,城墙高固,是一个十分棘手的存在。

    朱灵与曹操刘备联军,刚攻占了博县,按顺序,博县应该由刘备掌管,而下一座城池,应该是曹操。

    也就是说,若三人联军攻下奉高,那奉高应该属于曹操管辖。

    朱灵望着信件上,主公特别指出的奉高县,打了个主意。

    他当即驱马来到不远处的曹操军营。

    曹操热烈欢迎,虽然朱灵年纪尚轻,但领兵有方,曹操十分看好,曹军之中,曹仁曹洪夏侯惇等将领,几次交战下来,对朱灵也十分熟悉。

    另外一层意思,除开欣赏,曹操是敬畏朱灵的,因为他是渤海王的人。

    “文博,请入帐说话!”曹操请道。

    朱灵也不客气,一边走,一边说:“曹国相,主公传来急信,称陶谦正在西进,下一步便是奉高,主公命我先行动手,攻取奉高,我希望能得到两位国相的帮助,为此,我愿意献出巨平县,补偿给两位,并且下一座城,我也不取,我只要奉高。”

    “文博说的哪里话,既然是渤海王要,我自当协助攻城才是!”曹操回道。

    “那朱灵便先谢过,到时就仰仗国相了,事出紧急,我这边动身前去告知刘国相。”

    朱灵告辞了。

    曹操望着其背影,问了一声:“仲德,渤海王欲去奉高,是何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