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内-《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第(2/3)页

    董卓双目一瞪,乌黑的眼珠都明亮了几分。

    方才他还在想,鲜卑若犯境,是不是要将西凉军带入并州御敌,如今他却想,雒阳若乱,是不是去雒阳止乱,更加重要?

    “公子眼光超凡,诸事利害,尽言说的一清二楚,难怪能百战百胜!”董卓先夸了一嘴,接着道:“雒阳重要不假,可并州亦重要,若得不到支援,公子怎办?”

    刘擎想:这个时候还想着我,我谢谢你!

    某些地方看,这董卓可真像个老实人,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刘擎忍痛再叹了口气,颇有几分慷慨意气:“并州边郡,自有我等边郡太守来守,边郡将士来战,边郡百姓来助。”

    董卓心中对刘擎的敬意再度上升几分,国家危难之际,竟愿挺身而出,镇守国门,实乃国士无双!

    只可惜朝廷瞎了眼,十常侍倒行逆施,蛊惑圣听,让如此明珠蒙尘,这并州牧,应该封给公子才对!

    “公子。”

    刘擎望向董卓,静静听着。

    “我手中尚有些兵马!”董卓突然说道。

    刘擎依旧那个表情,没有丝毫讶异,就好似在说:有些兵马不是很正常么。

    但心中却别有滋味,董卓所说的兵马,便是他的底牌,西凉军。

    这董卓对他是有多信任,才会如此和盘托出?

    看着掏心窝子的董卓,刘擎竟觉得有一丝不忍。

    这还是那个传说中杀人不眨眼,动不动将反对者拿来煮了吃的魔王董卓吗?

    或许这就是恶龙的前身,热血少年吧。

    刘擎眼中还是闪过一丝复杂之色,开玩笑般的说:“有兵马,这是大大的好事!”

    董卓却一本正经的请教道:“若是内忧外患兼具,而我手中有兵,是该先御外呢?还是平内呢?”

    刘擎想了想,突然想起一句臭名昭著的“名言”。

    “攘外必先安内!”刘擎郑重道。

    ……

    八月的凉州,正是最为酷热之时,汉阳郡名义上还属于汉地,不过先前盖勋守住的,也不过是几座城池而已,大片土地,依然为叛羌所有。

    傅氏在凉州名声极大,而傅燮从皇甫嵩副将,到总领冀州军事的主将,名声也如日中天,所以傅燮还未到任,许多叛羌便已经在商讨着如何归附了。

    羌人望风而降的消息,也狠狠打了主张放弃凉州的新任司崔烈的脸。

    傅燮不仅领兵有方,治郡也很有想法,他学着常山郡清剿流寇,安置流民,拓荒屯田,抚恤百姓,短短时日,就给满目疮痍的汉阳郡带来了新气象。

    可就在此时,凉州突然换了一个刺史。

    耿鄙新近上任,也想着新官上任三把火,然而纵观凉州,也仅仅是汉阳郡能政令通达,他启用庸官程球做为治中从事,程球常年居边地,很懂得为己谋私,很快便怨声载道。

    没多久,这火便烧到了身在汉阳的王国身上。

    王国率氐、羌部族起兵,一时间声势浩大,羌凉头目韩遂此时也肃清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再度收拢起一支大军,号称十万,进兵陇西,陇西太守李相如无奈,叛投羌军。

    叛军大势又起,耿鄙大惊,没想到上任没多久便捅了马蜂窝,于是紧急征召士兵应战,并向陈仓的张温求援。

    傅燮听闻,便前去拜会耿鄙,毫不客气指出:“刺史新政不得人心,就算征召到士兵,也是一群上下离心的乌合之众,与叛军作战毫无胜算,凶多吉少。”

    “若要成功平叛,便该当暂息战事,操练兵马,改善吏治,而叛军令出多门,见汉军退避一时,定然会心生骄怠,然后再设法分化离间叛军,令他们内讧恶斗,到那时王师再挥师进讨,方可一举成功。”

    若是曹操听了,一定大加赞赏,曹操征讨韩遂马超之时,也是先战不利,最后用了策反之计,分化瓦解韩马同盟,大获全胜。

    然而耿鄙不是曹操,傅燮之能,傅燮之名,他都嫉妒又忌惮,又贪功冒进,还是没有采纳傅燮建议。

    未过多久,在郡府忙碌的傅燮,又听到了一个噩耗。

    耿鄙围攻陇西治所狄道县,军司马马腾突然反叛,与韩遂原地结拜,成异性兄弟,共推王国为叛军总首领。

    汉军大败,耿鄙、程球都死于乱军中,许多将士索性归降,凉州局势瞬间恶化,十余万叛羌再度进逼汉阳郡冀县。

    傅燮听闻消息,一时失神。

    于汉阳郡所做一切,功亏一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