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 活动室里。 眼见有人举手发言,徐云便微微一一笑,准备请对方发表意见。 这种场合不管言论对错,态度都是应该要鼓励的。 不过在看清这次举手社员的容貌后。 他整个人顿时一愣,原先准备出口的话生生止在了嘴角,余光下意识的便往老汤那儿瞅去。 这位社员是个身形很匀称的年轻男子,一头披肩的金发,鼻梁高挺,五官端正。 即便以东方人的审美来说,此人都堪称帅逼。 对方的名字徐云也记得很清楚,叫做拉尔夫·艾什利。 不过徐云能记下这个名字,既不是因为对方后来有什么惊天成就,也不是因为这个名字和后世一个叫做爱实丽的小电影演员发音相同。 而是因为此人的‘身份’实在太特殊了。 当初提及过。 弗雷德里克·阿加尔·埃利斯之所以会和老汤竞选学联会长,直接原因只有一个: 埃利斯喜欢的宿舍室友、数学系常年第二的某个人在追求老汤,由此才导致了两人不死不休的局面。 没错。 那个人就是...... 拉尔夫·艾什利。(真事,参考文献为《Age of the Earth: Lord Kelvin’s Model》,作者Joe D. Burchfield,牛津出版社93版的47页有引用信件的原图,只是老汤历史上没有竞选过会长) 一个发生在三位男士间的三角恋...... 当然了。 三人中老汤的取向是正常的,他后来还和一个叫做玛格丽特的女孩结婚了,属于被男酮盯上的倒霉蛋。 在三个月前的冥王星之夜,拉尔夫·艾什利自然也曾经到场助威。 并且早早便提交了入社申请。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徐云是不想把拉尔夫·艾什利给召进格物社的。 奈何在此前数算小组的筹备过程中对方出了不少力,包括后续的很多事情也都是靠着他的人脉才得以快速解决。 加之徐云和此人聊过几次,感觉对方在平时倒也没展露出什么奇奇怪怪的属性,便和老汤商量着把他也纳入了格物社。 这些日子拉尔夫·艾什利的表现依旧还算不错,不过当他开口的时候,徐云多多少少都会反射性的想到老汤......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将情绪调整至常态。 转过头,对拉尔夫·艾什利说道: “艾什利学长,你有什么想法?” 拉尔夫·艾什利闻言站起身,郑重的神色配上俊朗的外表,丝毫看不出这位是个陈圆圆类型的‘祸水’: “罗峰同学,我确实有一些不确定是否正确的思路,还希望多多指教。” “在我看来,我们既然要验证以太运动方向的光速以及与运动垂直方向测量的光速,那么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光源的选择。” “这个光源必然不能太大,同时各种属性要已知可控,所以我建议使用钠光源。” 徐云点点头,表示了肯定。 其实在他所设计...或者说搬运的这个实验中,最合适的是真空管光源。 不过眼下拉尔夫·艾什利并不知道法拉第已经鼓捣出了这玩意儿,能想到钠光源已经非常不错了。 后世常混实验室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钠光源是光学基本仪器与测量中实验光源。 它有589.0和589.6两个波长的双线,颜色比较明亮。 在技术水平低的时候。 钠光源是最容易获得的单色光源。 很明显。 这位不知道是0还是1的帅哥,在自然科学上的知识储备还是过关的。 于是徐云顿了顿,又问道: “艾什利学长,除了钠光源之外,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拉尔夫·艾什利微微一笑,不动神色的瞥了眼坐在一旁的老汤,道: “第二点就是......” “如果以太存在...我是说存在哈,并且光速在以太中的传播服从伽利略速度叠加原理。” “那么我们设计的仪器在实验坐标系中,必然要分出两个光路方向。” 这次不仅是徐云,连着台下的其他社员也一同点了点头。 伽利略速度叠加,这是经典物理的核心准则之一。 假设以太相对于太阳静止,那么运动的就是仪器——并且它的运动速度就是地球的公转速度。 说完这些。 拉尔夫·艾什利的眉头也轻轻拧了起来,干脆利落的一摊手。对徐云道: “罗峰同学,我能想到的就这些,至于其他步骤....我就没什么头绪了。” 徐云见状鼓了鼓掌,夸赞道: “没关系,艾什利学长,你做的已经非常非常棒了。” 徐云这番话确实不是客套,能够想出前面两点,拉尔夫·艾什利的能力就已经对得起他数学系第二的成绩了。 随后徐云转过身,在原先地球的位置上画了个小点。 标上钠的英文,示意这是钠光源。 接着又从光源处画出一个箭头,代表着光路,在某个区域分成了两个方向。 画完这些。 他又放下粉笔,看向了台下众人,问道: “各位同学,除了以上两点,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吗?” “这里不是课堂,大家可以尽情畅所欲言。” 听到徐云这番话。 嗡嗡嗡—— 三十多人的活动室内,很快响起了跳蛋般的讨论声。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在左边的光路上加个透镜?” “....不合适吧,你要搞散色?” “这里加个类似小门的开关怎么样?” 过了几分钟。 休伯特·艾里举起了手,这位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之子脸上的表情有些跃跃欲试,似乎想到了某种可行的方法: “罗峰同学,这里!” “请说吧,艾里同学。” 休伯特·艾里嗖的一下从台下站起,飞快的说道: “分光镜,罗峰同学,我认为一定要有分光镜!” 说着他将左手食指水平伸直,预示着光路。 右手手掌则向外弯曲了四十五度,示意道: “你们看,光线从左向右运动,由于是点光源所以没有分叉。” “因此我们可以在光路的右边放置一枚分光镜,将光路分成两束彼此垂直的光线。”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两个符合实验要求的光束了了!” 听到他的设计。 徐云还没来得及出声,便有另一位男生先行问道: “那么艾里同学,分完光线以后呢?我们该如何观测或者计算两束光的差异?” 休伯特·艾里闻言一愣,张了张嘴,整个人不由支支吾吾了起来: “这...这应该有某种现象吧?“ 提问者没有就此放过他,而是追问道: “那你说是什么现象?” 休伯特·艾里默然。 看的出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