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也是,文武相轻,文道看不起武行莽夫打杀,武行看不惯文人酸腐拖拉,这就成了鄙视链。 陆言倒是不在乎这个,反正他是半道借着碑林图出道,什么都学什么都会一点,杂。 一群吃瓜群众看着热闹,到了晌午,全武行的切磋比试才正式开始。 “晋阳曹家雁翎刀,哪位仁兄上来指教?” 一名赤膊汉子率先上台,手提一杆寒光闪闪的短柄刀,雁翎刀。 这是兵斗,也就是拿兵器械斗,双方都必须带兵器。 这全武行也有规矩,只报家门,不报名姓。 “燕山赵家环刃,特来请教!” 习武之人都讲究一个武道之心,一往无前无所畏惧,这边自然也不拖拉,立马就有一名双手持环刃的高瘦男子攻擂。 “请。” 双方互相抱拳,随即交手。 雁翎刀刀法大开大合,环刃则是锋锐凌厉,二人打得有来有回,充满力量感的同时,又兼顾美感,引得周围群众叫好连连。 全武行讲究点到为止,讲究武德,像是二人这种比试,观赏性更多一些。 真要是纯粹的以命搏命,根本要不到这些花哨的招式,也要不到繁复的武器,板砖棍棒菜刀,往身上招呼就是了。 即使是偏观赏的比试,陆言在旁观摩也学到许多,心说自己哪天也得搞一件兵器试试,不知道碑林图奖不奖励兵器? 但是他也看出这些招式的漏洞,就是太花里胡哨,或许自己的左右勾拳、弹腿直踹不怎么好看,但是真要打架,绝对比这些个实用。 心中思索的功夫,台上比完了,还是晋阳李家的雁翎刀更胜一筹。 全武行一共持续两天,且有挑灯夜战的说法,相当于整整两天一夜。 后续有是几场比试,还是偏重把式性质,陆言也都细细观摩,学到不少。 有文气的加持,再加上悟性又大幅提高,他现在看这些武行比试,已经不比内行人看门道差了。 期间还有一家京城本地的武馆出手,精忠武馆。 上场的乃是一名青年,一手沥泉枪使得虎虎生风,把对面的一位老武行都打的心悦诚服,赢下了比试。 陆言也用望灯术瞧了,一招一式都有丹田气溢散,年纪轻轻倒是个高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