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另一个层面的视角(六)-《燃烧的世界》


    第(2/3)页

    等坐上自己的车,驶出停车场大门,秦教授感觉到一身轻松。

    史书上记载,尧的儿子丹朱‘不肖’。不肖并非不孝,不肖指的是儿子整个人并没能继承父亲的优秀特点。以秦教授的感觉,大概能用高祖的丞相蔡公所说的‘三观’来描述。

    譬如当下的三位皇子,毕竟是圣上所生所养,不少地方还是能看出些圣上的痕迹。然而三位皇子并没有展现出整体类似当今圣上的本质。用‘三观不类’来形容,或许是最合适的。

    臣子是完全没必要掺和这样的事情。秦教授对谁坐了这皇位毫无兴趣,甚至是颇为厌恶。历史上优秀的皇帝与昏庸的皇帝都是少数,大多数皇帝都接受过当时条件下相当优秀的教育。绝不是蠢材或者无能之辈。

    就如韩非所说,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物质条件越好越容易取得功效。所以国家安定强盛,谋事就容易成功;国家衰弱混乱,计策就难以实现。

    用于秦国的计谋,即使改变十次也很少失败;用于燕国的计谋,即使改变一次也很难成功。这并不是被秦国任用的人智慧必高,被燕国任用的人脑子必笨,而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治乱条件大不相同。

    但是亲眼见到了明君治国之后,难免就会对正常人资质的继承者们生出鄙视之心。

    身为历史学家,秦教授很清楚,便是那些正常人资质的皇帝,因为见识和受教育程度,只怕是比普通的正常人要强不少的。

    然而普通人却会因为把普通资质的皇子与英明的皇帝比较,所以生出对普通资质皇子的轻视。很多臣子莫名其妙的倒霉,就是倒霉在这错误的认知之上。

    回到家,秦教授没有去书房,而是先给自己倒了杯水。每次不得不给大人物教课,秦教授都需要完全平复心情。随手拿起份报纸看了看,头版头条上已经不是战争相关的内容,而是‘朝鲜国王前来燕京请罪’。

    秦教授有了点兴趣。中日战争打到现在,关于朝鲜的说法也多了起来。不少关于朝鲜国王的不利消息四处流传,在明华大学历史系,教师们已经讨论起是否让朝鲜内附的问题。

    这样的消息越来越多,到底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呢?

    秦教授看了看墙上的世界地图,如果不牵扯日本的话,朝鲜也就是个很普通的国家。一旦把日本考虑进来,朝鲜的地位立刻凸显出来。

    内附朝鲜的价值仅仅与大周对于日本的态度有关,难道日本已经重要到如此地步了么?

    历史系教授考虑着更高层面的问题,陈韶排长考虑的则是基层军官的问题。部队正在南下,在与敌人交战前,陈韶排长首先得考虑如何喂饱自己的部队,让他们有体力与敌人交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