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被卖了-《大夏状元郎》


    第(1/3)页

    对于儒家而言,孔子的地位无疑是最为崇高的,从他逝世的第二年起,在他的故乡,鲁哀公已他的三间故居为基础,建立起了拜祭他的孔庙。

    这就是文庙的起源。

    孔庙建成之后,各地纷纷效仿,开始大肆兴建文庙、孔庙、圣庙、夫子庙等拜祭孔子的庙宇,然后又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随着儒家的兴起,形成了规格极为统一的文庙。

    现如今的文庙,已不再是单纯的孔子拜祭之地,而是变成了儒家的圣地,祭祀的也不止是孔子一人,还包括孟子、荀子等儒家先贤。

    而除了祭祀之外,文庙还拥有了另外一大功能,那就是儒家的大本营。

    正如天静宫被视为道家大本营一样,文庙则被视为儒家的大本营,稍有区别的是,随着中原大地的四分五裂,被视为正统的儒家大本营也被一分为二,北还是在孔子的故乡,鲁地曲阜,而南则在会宁文庙。

    既然会宁文庙被视为南地儒家大本营,规模自然也不会小,除了最为中心的问心殿之外,还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殿堂。

    因孔子被视为千古帝师,因此,整个文庙的建筑,其整体色彩采用的也是只有皇家建筑才能拥有的最高建筑等级色彩——红墙黄瓦,并配有陛阶石等明显具有帝王身份象征的装饰。

    从表面上看,这是儒家地位尊崇的象征,可实际上不可否认的是,相比汉朝的儒家地位独尊,现在的儒家已式微了太多太多,被道家压了一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别的暂且不说,    就连很多儒家出身的达官贵人,    都已经以终日口谈玄理为荣,    至于像董仲舒和郑康成那种贤者级别的大儒,已有近两百年未曾出现过一个了。

    在这种情况下,文庙就成了儒家最后的坚守。

    而张籍,    则是文庙现在的主持,六品士人境大儒,    国子博士。

    也就是阮留之即将带郑经拜访之人。

    这确实是郑经头一回见这个时代的大儒,    因此他稍感压力,    于是在进文庙之前,连忙向阮留之打探起张籍的来头。

    “呵呵,    说到老师的来头,可一点都不小,若不是……”

    阮留之简单讲起了张籍的来历。

    说起来,    张籍的来头确实还不算小,    其祖父曾任散骑侍郎、太子洗马,    其父亲也是前朝录事参军、尚书祠部郎中,    勉强算得上是身出名门、家学渊源。

    而他自己,从小就才智出众,    有思理,十四岁便通《孝经》、《论语》等,后金榜题名进太常寺任太常丞,    因精通儒学兼任东宫学士。

    这原本是官运鸿通的迹象。

    只可惜,他兼的是前废太子的东宫学士,    在前太子被废后受牵连,转任国子监博士,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成为了阮留之的老师。

    再后来,    则是入文庙,逐渐凭学识和名望成为了现如今的文庙主持。

    郑经:“……”

    原来是站错了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