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曾经浮世与繁华(4K)-《大隋说书人》


    第(2/3)页

    李臻这人吧,虽然学习不咋地,但记性好。

    虽然没过目不忘那么夸张,但任何只要他上心的事情,别人花十分钟能记下来,到他这可能也就两到三分钟。

    在加上从小就练就了一张特喜欢和大爷大娘逗贫的嘴皮子,他似乎天生就该是评书门里的孩子。

    性格踏实、厚道、懂规矩,讲礼数。吃点小亏不在意,大度能容隔夜仇。

    一个小人物,只要具备了这种“憨厚老实”但实际上怎么回事心里都明白的机灵后,成功,似乎不是那么遥远了。

    于是,从一个宣南书社的勤杂工,只能上场说相声门里“八大辊”暖场的毛头小子,到慢慢的开始有人说“这小子以后肯定能接老太太的班”。

    从一个只能跟着剧务搬桌子撤椅子的捡场,到一点点混成了一个小编导。

    这其中少不得贵人扶持,可对于一个只有21岁的孩子来讲。

    这二年的时间,已经足够传奇了。

    两年的时间,李臻成了宣南的台柱子。

    老太太岁数大了,气口不如年轻时那么足了。李臻就顺理成章的接过了老太太的班儿,连家招牌的大书《东汉演义》、《三国演义》、《龙图公案》(《三侠五义》)、《鹿鼎记》,老太太一点没藏私,全交给了他。

    而李臻的工资,在那个年月,也从一个月两千,变成了一场三百。

    在加上电视台的工资,一个月他有将近两万的收入。

    按照道理来讲,这钱其实在奥运会之前,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

    但是不够。

    老头儿那边的情况那几年一直在恶化,透析、化疗,维生……这一切已经把老头折磨的不成样子了。

    而李臻那两年的钱十分有九,也都留在了老头那,给他治病。

    老头不是体制内的人,一辈子都是跑江湖的。没什么职工保险,治病只能靠真金白银。

    所以,那几年,李臻真的觉得钱很重要。

    如果自己能赚的在多一些,就可以把老头从燕京肿瘤医院接到协和,没准又能帮老头续命个三四年……

    可这世间没有什么如果。

    就在李臻觉得自己羽毛已丰,看到了市场方向,和干妈说了自己不想继承她的宣南,而是想单独挑费一个园子,被干妈虽然伤心可依旧给了一块打连家走出去的牌匾,表明支持的时候……

    刚刚草创起来了“春友社”,同时电视台那边,认识了一个喜欢听自己书的贵人,要开始和电视台合作……

    一切刚刚起步的时候。

    老头……走了。

    受病痛折磨几年后,终于……睡的安稳了。

    对于这一点,李臻一直挺遗憾的。

    因为师父走了不到半年,他的春友社就凭借一部《天龙八部》活跃在了网络上面。

    一下子,这个模样不丑,说话风趣的年轻说书先生,与那刚刚冒出头的郭德刚一同,以“传统艺人”、“草根文化代言人”的身份,跃入到了所有人的视野之中。

    一个是相声,一个是评书。

    一个幽默诙谐,一个风趣儒雅。

    在当时,燕京城里有个贺号,叫做“南郭北李”。

    说的就是被年轻人所接受的传统曲艺行各自的半边天。

    南郭,就是德芸社,就是郭德刚。

    北李,就是春友社,就是李臻。

    04年下半年。

    李臻忽然一夜之间爆火。

    春友社一票难求。

    商演的价格更是开到了十五万一场。

    以至于他自己都弄不懂……相声商演也就算了,评书这种开书就是成本大套的演出,你十五万请我说一场……图啥?

    可不管怎么说吧。

    他火了。

    成功的从人生的第一阶段,过渡到了第二阶段。

    可对他而言,是不完美的,是遗憾的。

    因为老头真的没享到他的福。

    当时的李臻已经可以承担老头所有的费用了,想去协和就去协和,想去美国就去美国。

    去哪都行。

    只要能治好病,或者说……少遭罪……怎么都行。

    可偏偏,一切成了空……

    接着,当忽然没了奋斗目标的李臻早过渡到了人生第二阶段后,他也曾经有过一段飘飘然的时间。

    钱,用不完的钱。

    春友社一场书就是万把块的纯利润。

    一场短书三四个小时,二三十万到手。

    电视台作为嘉宾评委去参加个什么节目,一次下来也四五万。

    在加上广告代言、采访、走穴……一套下来,他每个月都是一两百万的进项。

    人飘么?

    肯定的。

    给父母买了大房子。

    给为了父亲治病,抵押了房产的师姐换了大房子。

    给对于抵押房产治病没一点怨言的姐夫买了路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