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进一步整编军队-《大宋一品权臣》
第(1/3)页
翌日,秦烈便让吕方率本部人马,护送受伤的郭盛以及李易安,返回巢县而去。
昨日城外一战,叛军伪枢密使方翰所部,两万人马尽数被歼灭。
共计俘虏一万五千人,然而缴获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缴获的粮食还不够养活俘虏,兵器也大多数是残缺品,倒是马匹缴获三百二十三匹,算是此战缴获最有价值的战利品。
战马,显然是冷兵器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即便是号称拥有八十万禁军的大宋朝廷,优良战马也绝不会超过三万匹。
不过好在南方多山,又水网密集,骑兵的优势并不明显,有没有骑兵,不会对战局有太大的影响。
舒州州衙大堂之上,关于俘虏,以及军队扩编问题,正是今天秦烈召集众将,进行商讨的命题。
“按照朝廷制度,淮南西路只有两支厢军编制,分别是保信军与忠正军,加上各州团练乡兵,总人数为两万人马。”
随着夏季降临,气温上升,此刻的秦烈也只身穿着短褂长袴,头裹布巾,简单清凉的打扮,手上还拿着一把蒲扇。
根据淮南西路目前的规章制度,两万常规军队,是目前秦烈能够扩编军队极限。
超过这个数字的常规军队,就必须严格上报兵部,请示枢密院进行审核,甚至朝廷还会在军队上,派遣监察的监军和御使。
为了不招惹这个麻烦,秦烈自然不会去踩线。
不过在这个基础上,地方上还是可以灵活的扩编一些乡兵,如今舒州作为前线阵地,在原来的团练营基础上,增编一批不在朝廷名额的乡兵,倒也说的过去。
因为乡兵属于临时编制,农忙时节务农,农闲时集训,就相当于没有编制的民兵,但却具备一定的战斗力量。
朝廷每年也只分发一定定额的粮饷,武器、装备作为训练之用。
但实际上目前大宋各州府,别说乡兵,就是厢军,甚至中央的禁军,实际上都已经到了糜烂崩溃的边沿。
喝兵血,吃空饷,已经属于一种常态。
这也是为何每个地方一旦叛乱,官府就完全无力抵抗的原因,因为手中根本没有兵马,那些平日里欺下瞒上的贪官污吏,见到叛军只能是望风而降,或者狼狈逃窜。
但这个情况,秦烈治下绝对是不能容忍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