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皇帝赵佶的决断-《大宋一品权臣》


    第(2/3)页

    赵桓如实的把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秦烈这一年从一名从九品县尉,到现在已经位列从六品奉直郎,可以说几乎是打破了大宋任官制度的常规。

    “秦烈如今算来也是你的姻亲,太子你要避嫌,朕不怪你。”赵佶微微皱眉,对于太子的回答,明显是不满意的。

    “父皇,太子说的对,也不对。按常规秦烈自然不能再升迁,但他临危受命,又在收复濮州战事中,表现突出,理应封赏,以示恩宠。”

    郓王赵楷知道这次父皇,之所以没有惩罚童贯、高俅在前线的表现,自然是因为二人是宠臣。

    但同样他赵楷也是功劳的,要不是他联合朝中的一帮老臣,为二人进行了开脱,皇帝即便是碍于面子,也要惩戒一二。

    同样赵楷心中很清楚,父皇赵佶对秦烈十分欣赏,这个时候阻止他升迁秦烈,那只会让他难得因为胜利消息,带来的愉悦心情,再次添堵。

    “哈哈,郓王说的有理,有功自然当赏赐。”对于总是能够揣摩到自己的心意赵楷,赵佶自是十分满意。

    “不知郓王以为,该升迁秦爱卿为何职?”赵佶虽然心中已经有了决意,但还是笑看着赵楷问道。

    “想必父皇心中已然有了决断,儿臣遵旨便是。”赵楷的回答,再次赢得赵佶的好感。

    相反这一刻坐在一旁的太子赵桓,表现则明显过于死板,他不但没有顺从,反而再次进言道:“父皇,儿臣还是坚持,秦烈上月刚刚升迁濮州知州,若再升官,必然举朝哗然,这未必对他是好事。”

    “太子此言不无道理。”赵佶脸色有些不快点点头,道:“这差遣官阶,暂时就不安排了,但这一次秦烈立下军功,这武职朕还是要赏赐你,否则岂不是显得朕小气?”

    “陛下圣明。”一旁的内侍省都知李彦谄笑的附和道。

    “拟旨,秦烈在濮州平叛之战中,功勋卓著,实为国朝股肱,制授其宁远将军,并朝散大夫。”

    皇帝金口一开,秦烈这品阶自然再次腾腾升了好几阶。

    之前秦烈的官位品阶,是从六品的奉直郎,可宁远将军一职,虽然只是武散官,含金量并不高,但却是正五品品阶。

    但文散官朝散大夫,却是从五品品阶,相比起来文官品阶的含金量,那就很高了。

    秦烈如的实职差遣是权知濮州军州事,兼任节制五州军事的都统制,也就是身兼文武官位。

    可偏偏大宋的官职,实职差遣职务,都没有明确品阶等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