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投之以赤诚,报之以截杀?-《覆秦从计划开始》


    第(3/3)页

    听到这话,李斯如遭雷击。

    就连一旁的冯去疾,赵高等人,都不由心头一沉。

    陛下这是怒了啊!

    他们并不认为,嬴政的话,单纯指的是该不该侧立太子。

    毕竟侧立太子之事,早就成了嬴政的禁忌,无人敢提。

    如今嬴政主动提及此事,只能说明,嬴政是真的怒了。

    可是.....

    就算知道嬴政怒了,李斯也不敢不回答他的问题。

    只见李斯下意识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小心翼翼的拱手道:“回陛下,储君之位,乃国之大事,臣不敢妄言。”

    “你身为朕的左丞相,本就负责国事,怎么会妄言呢?”嬴政一脸玩味的反问。

    李斯心沉到了谷底,硬着头皮道:“斯虽为左相,但太子之位,关乎大秦未来,需陛下一人决断才是。”

    “哦~”

    嬴政恍然的道:“原来.....太子之位是朕说了算啊!”

    李斯:“........”

    “朕还以为是你李左相说了算呢!”

    噗通——

    李斯听到嬴政的话,魂都差点吓飞了,噗通一声跪地叩首:“臣惶恐!”

    “惶恐?”

    嬴政笑了笑,旋即扣着桌案,望向冯去疾:“冯右相,李左相说他惶恐,你身为百官之首,可有惶恐啊?”

    “老臣死罪!”

    冯去疾也跪了下去。

    “哦?你也知道你是死罪啊!”

    “老臣.....老罪该万死!”

    嬴政见状,面无表情的说:“万死倒不至于,一死就够了。”

    说完,大袖一摆,喝道:“来人,将李斯,冯去疾拿下,押往邯郸行宫,听候发落!”

    话音刚落,李斯和冯去疾顿时抖如筛糠。

    “陛下....”

    “陛下饶命啊!”

    眼见李斯、冯去疾二人被铁鹰卫拖出龙撵,站在原地的赵高,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赵高,你是大秦的忠臣吗?”

    嬴政沉默半响,冷不防的问了一句。

    声音中带着肃杀之意。

    “陛下,老奴伺候了您三十六年,大秦帝国从无到有,老奴都一一见证,岂有不忠的道理?”

    “大秦新政,老奴也是第一个拥护陛下的,虽然老奴身有残缺,但也是赤诚男儿,焉能不忠!”

    赵高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但话语却铿锵有力:“老奴若是不忠大秦,不忠陛下,天诛地灭!”

    “好!”

    嬴政点了点头,面无表情的道:“朕最近总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唯恐途中有变,朕打算先写遗诏,等诏成之后,你封于玺符盒内。”

    说到这,顿了顿,又皱眉道:“若朕出了变故,即可召集群臣,宣读此密诏.....明白吗?”

    “老奴明白!”

    赵高面色一正,再次起始誓:“赵高若欺君罔上,九族俱灭!”

    “好!”

    嬴政再次说了一个好字,然后凝望着赵高:“准备笔,朱砂,白娟。”

    “诺。”

    赵高应诺一声,然后利索的冲出龙撵。

    片刻之间,一切准备就绪。

    嬴政想了想,然后提起毛笔,一字一句的写道:“黎安君皇十九子赵昆,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尊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内外,咸使闻知。

    始皇三十七年二月八日,卯。”

    写完诏书,嬴政缓缓放下笔,然后深吸一口气,看了看,发现没有遗漏,便交与赵高:“拿去盖上玉玺,好好封存。”

    “老奴遵旨。”

    赵高接过诏书,毕恭毕敬的走到一边,打开一个青铜匣子,拿出蓝田玉玺,在嬴政眼皮底下,恭敬盖上印玺,然后收好诏书,连同玉玺一起,放进青铜匣子。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没有半分停顿,甚至连看都没看诏书的内容。

    当所有程序做完后,嬴政便朝赵高摆了摆手:“好了,你下去吧,朕乏了。”

    “诺。”

    赵高躬身应诺,小心翼翼地退出了龙撵。

    等远离龙撵上百米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才由恭敬,变为狰狞。

    该死的赵昆!

    该死的嬴政!

    是你们逼我的,是你们逼我的!

    赵高心中咆哮,透露出无尽的不甘。

    他谋划三十六年,等的就是有朝一日覆灭秦国,如今眼看覆秦的希望即将破灭,怎能甘心!

    可是......

    不甘心又如何?

    嬴政已经写好了诏书,不管他死不死,这大秦的皇位,都属于赵昆。

    赵昆一旦登位,自己还有活路吗?

    现在李斯、冯去疾二人尽皆被捕,看来,只能靠我自己了!

    想到这,赵高眼中闪过一抹狠辣之色,心说既然你们要逼我,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

    “来人!”

    赵高的话音刚落,一名小太监立刻躬身上前:“老祖宗有何吩咐?”

    “图穷匕见!”

    赵高瞥了眼小太监,缓缓吐出四个字。

    陡然之间,飓风骤起,天地色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