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重新做人-《太子妃必须骄养》


    第(2/3)页

    桓樾想想,把学堂改成一个方框。

    前边启蒙,后边举业,左边女孩子,右边是其他学科。

    谢籀点头,启蒙大概是白石村的,举业若是搞得好可能常河县的都会来。杂学要搞起来。女孩占的这块除识字也学女红等。

    村里的孩子,男女就没分那么开,能这么分就可以了。

    桓樾不得不把学堂画大一点,不用太大。

    中间是一个花园。

    至于村里的孩子,活动范围那是满山遍野的跑,何况前边还有地方。

    多的话大概要十来个先生,一个二进院能住下。

    谢籀搂着媳妇儿的腰,时间不算晚。

    桓樾继续。

    学堂的边上是善堂,养小孩、养老人,孤寡老人以后不用担心。

    桓樾说:“在这儿有伴、有人说话,还能帮忙,或者看那些学童。老了虽然有的老古板,但也有一些宝贵的经验。”

    谢籀点头,媳妇儿好极了!

    桓樾指着过来一块,就是给村里建的房子。

    稍微大一点,大概能建八个一进院。

    桓樾说:“这整个都归常氏宗族,合理的利用,该收钱就收钱,用于整个的运营。”

    谢籀点头。让常氏自己去搞,没必要搭着富民伯。

    若是这点事都搞不好,还能给他们什么?

    桓樾再看着最后一块,搞大了。

    谢籀笑着看她搞,就这事儿,想怎么搞其实都行。

    桓樾说:“路口进来这儿,弄一大块平地,边上搭一溜的草棚。这儿不许赶集,人聚集太多了就乱。但可以弄早市,卯正到辰正这样大概一个时辰。很多集市大概也就热闹一个时辰或半个时辰。”

    谢籀说:“这样村里需要什么会很方便。每天都有的话也会少一点。”

    桓樾点头:“就像河水,让它平缓一点。不过白石村富了,一天至少要一头猪,还有鱼什么的,这个应该能做起来。”

    过了集市的平地,接着一块平地,供施粥、喝茶什么的,这个融合。

    再过来建一个大厅。

    平地外边有了,这儿能做成敞轩,周围上板子能围起来。

    六边形若是边长四丈、约13米,面积约460平方米。

    桓樾说:“里边有六根柱子就够了。”

    谢籀点头。

    外边十二根柱子,再外边要修屋檐的话有十八根柱子足够。

    虽然施粥什么的放到了外边,这还是能做成标志性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