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本小册子,公开出版,对面的士兵、指挥官、乃至普通百姓,都能看到完整版。 有意思的是,所有的一切都告诉你们了! 对面倭寇拿着书,翻来覆去认真研究,以他们特有的精细各种研究,最后终于把自己研究成了战败国。 这无疑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战后很久很久,依然还有无数国家的军事专家、理论学者、能人异士,对此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 但是这本小册子,依然没有任何逻辑漏洞,反而越来越被认为是神作。 这可以说是某种战争的艺术! “丞相。” 张凡看着已经浑浑噩噩的诸葛亮,继续说道:“这本小书,发行于1938年,也就是倭寇进犯我华夏的第二年。” “当时,华夏笼罩在战争可能失败、国家可能灭亡的巨大阴云之下!” “面对气势汹汹的侵略者,大部分的国人,都是缺乏信心的。” “就在这样的局势下,那位伟人用这样一篇文字,帮助全国人民重新拥有了信心,开始坚定地认为胜利必将属于华夏!” “在那个乌云笼罩的世界里,人们终于能够看到一丝光亮!这其中代表的伟大意义,远超过任何一次战果辉煌的胜利!” 没错! 这番话,诸葛亮频频点头,深以为然。 他当然知道信心的重要性,当年官渡之战时,荀彧和郭嘉正是帮助曹操建立了信心,才有了后来那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但! 这人到底是谁? 诸葛亮脑海中全是那本小册子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越琢磨越觉得深不可测。 论及一场战争,普通士兵的视角,只会想着如何杀伤更多的敌人。 指挥者的视角,会考虑如何利用地形,如何包围设伏,如何阻截粮道,如何出奇制胜。 高明的指挥官,则是着眼于布局谋篇,放眼于大局胜利,在局部战场甚至可以弃子争先,那已经是极大的格局。 可是!可是这个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