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不敢忘,但不敢从-《大魏督主》
第(1/3)页
广元卢家。
是蜀地一代,最为赫赫有名的大家。
据说。
他们从很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好像和蜀地的历史一样久远。
历经了无数朝代。
也历经了无数的战火,生死。
但依旧屹立不倒。
如今。
他们的势力,已经遍布到了蜀地的各行各业。
他们的人,也已经遍布到了蜀地的各个角落。
即便是玄机阁。
他也有卢家的几代阁老。
有人说。
蜀地,其实应该姓卢。
叫卢地。
历代朝廷,无论是大魏朝,还是之前的唐周宋明,都曾经想过,将这个卢家给抹除。
但总是徒劳无功。
因为卢家实在根深蒂固。
甚至。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教育,恩惠,善举等等。
把卢家这两个字,都烙印在了那些蜀地百姓的心里。
怎么也抹不掉。
历朝明主能臣。
能够做到最大的程度。
也就是削弱它的影响力而已。
武成皇帝这一代。
曾经想过培养新的家族势力,取代卢家在蜀地的地位,就算不能取代,也至少能够与之抗衡。
但是。
结果也不尽人意。
他暗中支持的王家,在这里经营了几十年,最终也只是勉强打开了一点局面而已。
蜀地千里。
现在依然大部分都被卢家掌控,而且是铁通一块。
王家几番努力,都被卢家轻描淡写的化解。
如今。
卢家依然是这蜀地的顶梁柱。
五指山。
无人能够取代,也无人能够搬开。
卢家的老宅。
和卢家的地位并不是很相衬。
以卢家这样的豪门大族,其老宅至少应该是王府那样的。
奢华富贵,无比绝伦。
雕栏玉砌,鼎盛繁华。
纳蜀地烟云。
但是。
这座老宅却仅仅是一座看起来有些破败的,萧索的,而且很不起眼的小型宅子。
围墙之内。
只有一处前院,建着迎客厅。
一处后宅。
一间正房居中,两间厢房在左右。
一个下人。
正蹲在破旧的大门口,打着瞌睡。
他只负责守门。
什么都不做。
整个宅子里。
没有什么假山园林,也没有什么走廊池塘,连一处基本的凉亭都没有。
最明显的,怕就是后宅庭院中央,摆放的那一处水缸了。
这水缸。
据说延续了无数年,经久而不坏。
底部的苔藓一年又一年。
都把水缸染成了墨绿色。
院墙上,漆皮斑驳,有些瓦片也已经碎掉了。
就连那间正房。
也是到处都充满着古旧之相。
窗户纸上被人补上了补丁。
墙壁上,被人扎上紧箍,中间一条裂缝像是蛇一样盘旋。
厢房的屋顶甚至都漏水。
前几日正好下过大雨。
里面传来叮叮咚咚的声音。
那是残余的雨水滴落在地上的水盆中,闹出的声响。
“爷爷,该吃早饭了。”
右面的厢房里,传出了一个年轻的声音。
随后走出来个腰间系着围裙,面容俊朗的年轻男子。
他手里端着一个食盘。
上面是两菜一汤。
菜,是简单的腌萝卜,还有刚炒的白菜。
汤是蛋花汤。
还有四个馒头。
馒头表面爆皮了,应该是昨天剩下的,今天又热来吃。
别看男子面容俊朗,眼神清明。
那脸上的皮肤却有些糙。
他走到了正房门口。
轻轻的敲响了屋门。
敲门的时候。
能够看到他的掌心,上面还有不少的老茧。
似乎是常年干农活的人。
这有些奇怪。
但在卢家,却又一点都不奇怪。
这男子是卢家当代家主的第三个儿子。
名卢德仁。
是自小选出来,放在这里,跟随着卢家上一代家主修行的子孙。
他从住进来这里开始。
便是自力更生。
自给自足。
连城外的那几亩地,都是他自己种出来的。
他还固定要去城里的酒馆,青楼,书馆,这三个地方做学徒。
每月九日。
每个地方三日。
二十年间。
从没有间断过。
做这些的同时,他还要学习琴棋书画,四书五经,以及卢家的家规等等。
可以说。
他没有任何时间是闲着的。
从睁开眼,就要按照固定好的计划表,做事。
严格的就像是一个上了发条的钟表。
一丝一毫都不能出错。
错一次。
就要受到严苛的惩罚。
从无例外。
这是卢家的规矩。
从很早的时候就建立起来的规矩。
卢家家主。
当以勤俭仁德义学薄,七字,为毕生所践行的座右铭。
从被选定做家主的那一刻开始。
就要在这老宅内。
接受最艰苦,最可怕,也最严酷的修行。
而在他们修行的期间。
不允许碰触,插手,家族的任何事物。
也不允许接触家族的任何人。
除了父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