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节 小年-《旅明》


    第(2/3)页

    闹了半天,老少爷们都是在给曹总兵扛活啊?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大家发现,带给自己救命银钱,拯救了自己家庭的人,原来不是崇祯皇上而是这位乡下总兵后,夷州来的曹某人,迅速和广州臣民亲近了起来。

    再往后,日子一年接一年好过了起来。珠江大地日新月异,仿佛一夜间所有人都忙碌了起来,生活节奏快地令习惯了慢节奏的古人应接不暇。

    令人无比震撼的事情还在后面:短短几年功夫,一座新城拔地而起,彻底颠覆了明人的认知。

    干净整洁的硬化地面,宽大奢豪的红砖下水系统,笔直漂亮的大马路,还有那一栋栋拔地而起的砖房。

    虽然这座城池连最基本的城墙都没有,但是蜂拥而入的新居民用脚投了票:民众认为这座城池比老城安全。

    那些横行在珠江上,如山岳般的炮舰,以及日常东征西讨从无败绩的精兵,给这个认知提供了背书。

    眼下,又一年的年关到了。

    乙亥年的年关,古老的广州城里处处充斥着快活的空气。伴随着顽童在家门口零星的鞭炮声,城内的商铺门前都张贴着红纸写就的福字以及对联,货架上堆放着琳琅满目的年货。

    前来购买各种年货的街坊今年尤其多。大家穿着簇新的袍服,脸色普遍红润精神旺盛,从兜里掏出各色银圆和纸钞,换来大包小包的年货。遇到熟人,还要艰难提着东西拱手见礼,大声拉两句家常,恭贺一番新春。

    与此同时,街面两旁还堆满了不少城外运来的鲜花。通常到了这个时节,广州城中惯例是有大批鲜花入城发卖的。

    事实上,后世人习惯的“逛花街”活动,最早就是自明代出现。而这两年随着“世道”渐好,“公务费用”充裕,广州城里由府台衙门出面置办的传统逛花街行动,规模也大了不少。

    ——————————————————————————————————

    “烤土豆嘞......糖砂土豆,盐砂土豆......烤土豆嘞......”

    小年这个商家必争之时,勤劳的小贩们自然也是要坚守在第一线岗位。

    杨六水伸出手,用一把白亮的电镀铁夹子,从炉中轻巧地夹出了一个皮开肉绽的烤土豆。

    与此同时,杨六水的嘴也不闲着,依旧在大声吆喝他的生意,吸引行人前来购买烤土豆。

    如果一个后世人此刻来到杨六水的流动架子车面前,就会露出熟悉的微笑:车上有一个后世惯常见的蓝色铁皮油桶,下面被掏出了正方形的风门,顶上正在冒出袅袅炊烟。

    在这个时代,毫无疑问,蓝色铁皮桶属于高大上的新奇玩意。也不知道杨六水从哪里搞来这样一个报废油桶......这东东毫无疑问是管制品,除非是报废,否则不可能流露到民间。

    用电镀夹子将土豆夹到一个同样亮白的电镀铁盘里,杨六水仰脸堆笑着询问:“客人,是要糖砂还是盐砂?”

    客人是两个穿着漂亮长裙,手中提着胭脂画粉,一看就是出来逛街的女子。

    两女子低头私语几声,要求胡六水:“各样一半。”

    “好嘞!”杨六水闻言,麻利地用小刀将土豆一切两半,然后拿起一个细铁丝网筛,分别将盐瓶和糖瓶过筛,给两半土豆撒好调料......全程没有用手触碰过土豆。

    最后,将土豆装进两个精美的草编小篮子后,客人满意地掏出一枚亮灿灿的五毛硬币,扔到了胡六水手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