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八纲进死胡同了-《大医李可》


    第(2/3)页

    李可心里稍稍有些慌乱,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实话说,这是他第一次临床诊断病人,昨晚火车上乘务员大姐的腰痛不算,那个太简单了,他父亲的病就复杂太多了。

    “可,你咋了?”李母见李可脸色有些不对。

    李可扭头看自己母亲,赶紧摇了摇头,回过头来,心中更添几分焦急。

    李俊见自己老哥脸色变换不停,他嘀咕道:“咋了嘛,脸上阴一阵,阳一阵的。”

    “你说甚怪话,咋这样说你哥?”李母立马不乐意了,她这心偏的很。

    “阴……阳……”李可瞳孔立刻放大了几分,耳旁顿时响起了老黄那慢悠悠的声音。

    “《黄帝内经》有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天下万病,皆不会离开六经八纲之范畴。”

    李可豁然抬头,脑海中顿时有思路了。中医的医理就是“执简驭繁”四个字,天下万种疾病,无论疾病怎么变化,皆不会出六经八纲之范畴。

    而这八纲又以阴阳为总纲,里、虚、寒,为阴,表、实、热,为阳。诊断之时,要先辨阴阳。

    便秘自然也是如此,也分寒热虚实。

    《素问·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通,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闭而不通矣。”论述的是实热导致的便秘。

    《伤寒论·辨脉法》则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

    这就是论及阴阳了,并且张仲景还提出了寒热虚实的发热病机,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方子来进行治疗。比如承气汤的苦寒泻下,麻子仁丸的养阴润下等。

    此时,中医对便秘的病机分析就基本成熟了。

    李可皱起了眉头,有了思路,就知道该怎么走了。

    李俊和李母光看李可表演了,一下抬头,一下低头,一下皱眉,一下咂摸嘴的,两人都不知道他在干啥。

    李可又看了一眼刘大夫,病历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就是排除错误选项。

    初诊时,用的是三物急备丸。

    中医治病讲究,以偏纠偏。所谓平人者,不病也。人身体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下,是不会生病的。所以中药的目的,就是用相反的性能去把身体的偏向给纠正到平衡的状态。

    三物急备丸是热药,治疗的实寒沉积证。效果是先下后闭,头晕更甚,浑身疼痛,治疗失败。

    因此,不是实寒证,排除!

    二诊,用了承气汤。

    承气汤为苦寒泻下药,治疗里实热证。效果是便下倾斜如盆,而后再度闭塞。外加浑身冷痛,不得卧。治疗失败!

    因此,不是里热证,排除!

    三诊,用了地黄汤。

    地黄汤为滋补阴虚之证,是想以养阴润之。但服用之后,却是头晕更甚,外加眼花,小腹疼痛,大便更加不下。治疗失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