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2章 谁说我没病我跟谁急-《全科医师》


    第(2/3)页

    医生这个行业,并不是外来和尚好念经,更不是远处菩萨近处灵,医生靠积累病源,积累声望,到一定的时候才会有一个比较广的天地。

    医生一旦离开了这片天地,他的威望也就没了,再好的医生也不见得能挣到一口饭吃。

    郑医生跳槽了。

    他和院长闹矛盾了,一气之下来到了安泰医院。

    当然,他选择安泰医院没有错,前面所说的规律,在大医院并不是铁律,因为,在大医院是靠技术吃饭的,有没有很高的个人声誉并不是关键的。病人很多时候是选择医院,而不是选择名医。

    郑医生到了安泰医院骨科之后,如鱼得水,他和原有的几个教授、主任医生一起,支撑起来了这个大科。

    安泰医院的骨科早已经是清江市最大的骨科了,特别是钟明亮、李华领导的无痛正骨法远近闻名,骨科的床位数已经达到了600张,年收入近9亿。

    今天这个病人属于郑医生的天花板了,这样复杂的骨折,他这辈子也是第一次见到。

    他在等刘牧樵。

    下一步是几根血管的处理,如果简单结扎的话,有些器官就没有血液供应了,譬如两下肢的供血。

    刘牧樵进来。

    “介绍一下情况。”

    刘牧樵没有时间看病历,他只能一边听口头汇报,一边看影像学资料。

    是的,有几根血管需要快速修补,一旦松解了软组织,就可能因为失血而休克死亡。

    刘牧樵没有急于洗手,他又亲自检查了一下病人,10钟后,他指挥郑医生,“你从这里开一个口子进去,我要先把这根血管接好。”

    说完,他出去洗手了。

    血管修复,刘牧樵很想建立一个专科,可是一直没有找到这样的人才,各医院,血管修复大多放在了显微外科里面。

    也确实,显微外科手术需要血管修复,但是,遇到大血管,需要快速修补血管的时候,显微外科医生就吃力了。

    大血管修复放在任何一个学科上都困难,关键是没有足够的病源,就没有办法成就血管修复的专家。

    刘牧樵很想有一个这样的人跟他学习,关注了几年了,还是没有这样的人,意愿加天赋,是成就人才的两大要素。

    看起来很复杂的手术,刘牧樵只用了1个小时,就修复好了。

    至于骨头的拼接,就不是刘牧樵的事了,郑教授一辈子和骨头打交道,他会很巧妙地把骨盆拼接好。

    刘牧樵没有久留,洗了手,退出了手术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