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 不可思议的提议-《全科医师》


    第(2/3)页

    “为什么?”

    “因为,我这人懒,懒得写东西,特别是这种别人难以重复的技术,写了也没有几个人能学会。”

    “可是,你在其他学科上有不少论文。”

    “那也不是我写的,人家写的,都喜欢把我的名字加上去。”

    “噢,明白了。”

    刘牧樵很少写论文,都是他的助手写,加上刘牧樵大名,他是第一作者,其他人沾点光。

    署名刘牧樵的论文确实不少,去年一年,有80多篇论文在《中华》期刊上发表,其中,刘牧樵自己动手写的,没有一篇。

    给刘牧樵审过稿的,其实也就一半而已。

    譬如苏雅娟总结的糖尿病足的论文有三篇,刘牧樵就没有审稿,他觉得没这个必要。

    审稿,只有那些有重大意义的论文,如颈髓吻合这种世界级别的论文,他才过目一下。

    别的学科,都有人替刘牧樵写论文,只有腹主动脉修补,就不可能有人帮他写,而他自己又觉得没有推广的价值,所以,没有这方面的论文,一点也不奇怪。

    既然事实上是这种情况,qiu哪还有什么话可说?准备修补材料啊。

    修补材料是两件东西,一件在病人身上——大隐静脉移植,这种自身移植没有排异反应。另一件是硅胶——医用硅胶,长期不会溶解,坚固耐用。

    手术开始了。

    刘牧樵主刀。

    qiu做一助。

    李做二助。

    观摩室的人都打起精神,还有的人架起了录像设备,认真观看刘牧樵的手术。

    ……

    就在刘牧樵开始手术之际,音乐厅里,朗逸开始了弹奏,他的第一支曲子是《黄河大合唱》。

    气势恢宏。

    弹出了悲壮、怒吼、激情与复仇。

    几个还没有接到通知的小特务,坐在座椅上东张西望,他们发现一个重要问题,剧本不是这样的。

    按理,13号座位不应该是空的,应该有一个年轻英俊,戴眼镜的人。

    人呢?

    怎么没人通知他们。

    在两小时前,他们在这个座位下安装了一个小当量的遥控炸弹,炸药量很小,不会致人死命,但座位上的人会飞起一米多高。

    可是,这个人没有出现。

    “问一下,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一个人离开了座位,到了洗手间。

    拨通了电话。

    “怎么可能!我看见他进去的,看看,是不是坐在别的位子上了。”他们的上司正面回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