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安营-《挑灯看剑》


    第(2/3)页

    让他行军布阵,他可以运筹帏幄,十荡十决。然而要让他在这想办法筹措钱粮,调转物资,他却实在颇有些一筹莫展的感觉。

    他沉吟了半晌,亲手书写了一道催粮的手令,扬声唤来家将,令他马上送到随军转运使司去。

    虽然他知道这不一定能有多大的效果,但也还是要多尽尽人事的。

    一名家仆进来禀报:“大帅,起居舍人包大人求见!”

    岳飞精神一振,忙吩咐道:“快请!”

    眼下在京里,还能帮自己商量事情、出出主意的,恐怕也就只有这个包大仁了。

    他抬头,看着户外那渐渐遮蔽住了阳光的乌云,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看这天气,今晚恐怕要有一场大大的狂雷暴雨。

    陛下啊陛下,臣这一辈子运筹帏幄,算无遗策,但这次可硬是被你狠狠地涮了一把呀。

    …… ……

    平赤达鲁花抬起头,遥望着天上无端黯淡了几分的阳光,眯起了眼。

    这位大金国的银牌千户、赤虎军的先锋将军,由头至脚披着一袭厚厚的铠甲,遮掩住了他的全身各处,与铠甲同样乌黑的头盔掩映下,使得他几乎便如来自幽冥之中的死神一般,让人几乎看不清他的面容,然而他的眼神开合间,闪射出的那一线精芒,却令周围的人无不深深地感觉到了这位先锋将军身上那股随时散发出来的慓悍凶厉之气。

    重达六十三斤的长柄大刀,如同毫无重量般信手拎在他的左手中。

    自古以来,历来游牧民族的军队与中原王朝征战时,所倚仗的最主要进攻力量均是来去如风的骑兵,而由隋唐之际开始,马战几乎已然成为了两军交阵时对决胜负的唯一方式。

    而马上杀伐,讲究的是速度与冲劲,是以以往那些轻灵锋利的兵刃逐渐被战场淘汰了出去。尤其入宋以来,中原王朝塑造铠甲的技术日益纯熟,再锋利的兵刃,也难以割开坚固的铠甲,是以马战兵刃,基本上已然换成大柄砍刀、开山巨斧、流星铁锤之类的重型兵器,借着兵器的重量与战马的冲力,完全可以在未破对手铠甲的情况下,将对手震死震伤。

    便如平赤达鲁花手上那把长柄砍刀,根本没有任何刃锋,原本应当是刀刃的地方,却只是印着一道道斑驳的血肉之痕。

    年仅三十余岁的他,能够成为这支金军中最精锐部队的统帅,不由得也让他有了几分踌躇满志。

    这是自己用鲜血与战功换来的。

    在攻陷辽国上京、中京的战役里,他率领的一万五千先锋部队,击溃辽军十万之众,他手上那把大刀之下,更是断送了辽邦无数猛将精兵之魂。

    他收回了眼神,转过头,对稍稍堕后的先锋副将押付边鲁说道:“立即传令,全军赶赴龙王庙,安营扎寨!”

    押付边鲁连忙策马上前,诧异地问道:“将军,此处离顺昌城已不到二十里地,我们黄昏之前,应当便可到达!”

    平赤达鲁花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举起马鞭,遥指天际:“海东青已经开始飞回巢里,今天晚上不会是一个适合攻城的天气!”

    押付边鲁周身一震,这才抬起头,望见了天上当空烈日旁边,越来越为浓密的云团。

    海东青飞回巢里,是女真族人形容雷雨将来的习惯性说法。

    他也是久历战阵之人,虽然无法由眼前的天象确切得知今夜是否真的便有暴雨将至,但无论如何,天气有变,必然不利于大军攻城。

    押付边鲁再不犹豫,一声得令,策马回身,传令全队。

    早在直奔顺昌城之前,他们已对于附近的地形地势,有过详尽研究,对于何处可安营立寨,何处可驻扎休息,在行军之前便早已确定,是以此时押付边鲁一声令下,一万五千余骑,策马转向,有条不萦。

    金军纵横天下,除了张俊、岳飞等寥寥数人外,始终未逢一败,实非侥幸。

    平赤达鲁花回首,望着周身罩在玄黑色重型铠甲的骑兵,每三匹马间以铁锁链相勾连,进退转折,尽皆是三骑一体,但却尤如只是同一匹马一般,没有丝毫的错乱。

    有宋一代,因为北面幽云十六州尽落辽邦之手,而西北、青藏、滇南之地,又分别为西夏、吐蕃、大理所割据。是以完全失去了战马的来源,是以宋军之中,始终无法发展出能与外族军队相争的真正强大的骑兵来。

    只是有得必有失,宋军虽然无法以马军与外族军队折冲争胜,但在百余年的争战中,却也发展出了一系列对付马军的防御阵法来。如此则宋军与外族军队相争时,固然难以取胜;但外族马军,想要冲破宋军的防御,却也是极为困难。哪怕辽宋之间的百余年和局,有一大半也是因为两军之间这种相持不下的实力而决定的。

    是以虽然女真族人起自白山黑水间,短短数年间便将已然在百余年升平中腐朽末落的辽国军队摧枯拉朽般扫荡得全无还手之力,但在南进攻宋之时,大金的骑兵却在这支原本应当远弱于辽军的军队身上,遭到了比辽军更强大百倍的阻碍。

    是以金人对于这个看似弱小的宋国,实在是将其看做了生平仅遇的大敌,毕竟宋军那坚固难破的防御,等若是先将自身置于不败之地,而若宋军中有如岳飞、韩世忠之类绝世名将,于防御战阵之外,更能另训出一支足于突袭急攻的骑兵部队,那么吃亏的就必然是号称无敌的大金铁军。

    若不是正值宋国有一个一心畏怯议和的国君赵构,金人只怕也无法至今仍然占据着江北的大片土地。

    是以在停战的这几年间,金军中高瞻远瞩的几大将帅,无不将思索的目光集中在了如何突破宋军的防御战阵身上。

    自己身后这只一万五千余骑、五千一百零三列的“铁浮屠”,便是根据金国战神完颜亮的构想,从原本百万金军中万里挑一拣选出来的精锐中的精锐,历经四年,精心**训练而成。

    金军这次以六十万的兵力南进攻宋,实在已经存有了志在必得之心,毕竟南朝此时,国是方变,将帅之心未附,军士士气尤低。若此时不兵锋直指,踏破这南方小朝廷,待得让宋国那个据说转了性的皇帝多经营上几年,到时要再牧马江南,可就要比现在更加难上十倍。

    从自己带领的这只金军的王牌“铁浮屠”军队,成为了此次伐宋的先锋军,便可以窥见大金国对于这番攻宋的必胜之心。

    先锋当如利刃,一旦撕开了宋军的一道口子,大军直指,自然便可势如破竹。

    “铁浮屠”就是专门针对宋军坚韧的防御战阵而来的设计。

    由人至马,尽皆包裹着玄甲重铠,利刃难入。而三人三骑勾锁相连,同进同退,便等同于冲决之力更增三倍。而三骑相连,互为辅翼,也将使得宋军惯用的大刀斫马腿,或者冲乱骑队的伎俩,变得更加难以奏效。

    包裹着玄甲重铠的三人三马,其重何止千斤,再加上良驹冲奔之力,在沙场之上,简直便是一座移动着的铜铁堡垒,无论横挡在眼前的宋军战阵是何等的坚韧,也难逃被踏散、压碎的命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