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事业初起步-《中华逸史》
第(2/3)页
林逸逃到街上,舒缓一下激动的情绪。他下午有许多事要做,朱达、刘汝明已离开两天了。前两天林逸查看了一下琼州府历史记载,并全面考察了一下府城(今琼山,清朝琼州府所在地)近郊的地理地貌。府城古城墙呈长扇形状,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角呈圆弧状,设东、南、西三个城门楼,北面设了望哨楼,无城门。城墙基石高七层,两行两丁式砌法,石间嵌砌大石砖,为内里夯土外砌石砖的石墙。城墙总长4135米,高9米,宽6米,雉堞1830个。城南筑长堤,挖沟渠,引南渡江水入15米宽的护城河(今美舍河),绕南、东两面城墙后流入大海。
“在府城东面有一座山叫灵山,那里偏远,人烟罕至,可以在那建一个兵营基地,秘密训练军队;在府城西面也有一座山叫石山,那里离海岸近,可以在那建一个较深的小型码头,离越南也只不过两三百海里,可以充分利用那里的矿产资源,建炼铁炼钢厂,同时,也可以建一个兵工厂,当然对外公开只是铁器打铸厂;在府城还有一个千年书院——琼台书院,只是百年未有过修缮,已破旧不堪了,可以把它重新维修一下,租借下来,作为讲武堂地址,从那里走到府衙也只是半柱香的时间。”林逸对那些周边的东西,都想利用起来。
有了府衙师爷这个头衔,真的好办事,林逸计划在府城的北面划一块地出来,仿效现代中国的开发区,搞一个工业发展区。昨天约好了几个大的店铺掌柜及几家富有商人准备在府衙西面的红茶馆座谈,认真聊聊这方面的事。进了茶馆,该到的都到齐了,看见林逸进来,大家纷纷起立拱手问候。林逸也客气地向各位拱拱手,招呼大家坐下来。
入座后,林逸充满自信的眼光扫视众人一遍,开门见山道:“今天请各位来,是有要事相商的,生意人在商言商,大家做了那么多年的买卖,都是小打小闹的,规模小效益低,面对国外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的竞争,大家日子是日趋艰难啊!”
众人不住点头,商人信息多少还是灵通的,知道当今朝廷的现状,几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全体中国人蒙受其辱,洋货的冲击,多少手工作坊濒临破产,民众生活每况愈下。
“我这里有一个想法,想把各行各业联合起来搞规模化发展,目前就想建一个药厂,一个商场,采取合股形式,不知各位可有兴趣?”林逸询问道。
下面议论纷纷,财旺药店的王亚东掌柜如老僧入定,默无言语,看样子有点不屑一顾的味道。而如来布庄的刘斗金掌柜却暴跳起来道:“这不是抢钱吗?我没有兴趣!”
“怎么个合股法,谁来管理?”
“商场是什么?”
“要我们拿多少银子,我可是小本买卖啊?”
大家哄哄吵吵,说什么的都有,甚至于有人认为可能是府衙要大家捐点银子出来,任凭林逸如何解释都没有用。大家冷漠得很,又不好明里得罪林逸这个府衙师爷,都借故说有事,或是推说自己作不了主,要回去商量一下,陆续走了。
林逸很失望,挫折磨心,更让他明白路途的艰难,明白这个时代的老百姓人人精神麻木思想落后,一些事情不能想当然,一蹴而就的。改换一个朝代易,改革一种制度难,改变一群人的思想难上加难啊!
其实这里面也怪林逸自己说得太“现代了”,什么“规模化、产业化、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流水线、管理模式”等等,这些我们现代人当然明白,可那时的人谁懂啊?
那个时代早就有合股的经营形式出现了,几个股东集中资金优势,共同分担经营风险,早就有之。林逸如能说得浅显明了一点,别人也不是一点不感兴趣的。
十天后,琼台书院修缮工作业已完成,里面也按林逸的要求摆上了桌椅,墙上也装了写字的木板。林逸到处察看了一下,觉得讲习所和讲武堂放在一起有点不妥,于是决定把讲习所放到府衙花园后面的民房中,走小门,自己几分钟就到了。
林逸想去讲武堂看看,走到门口时,遇到一个人,他正兴奋地摸着已翻新了的墙柱,感叹不已。他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长衫,瘦而修长的身材,二十七八岁的样子,脸上苍桑失意,薄薄的嘴唇,潦倒的眼神些许激动。
“请问,先生你是······?”林逸问道。
“哦!对不起,在下叶先知,琼州秀才,多有冒昧,还请见谅。”男子双手一拱自我介绍道。
“叶先生有事?”
“没有什么事,四处看看,多有冒昧,还请见谅。请问先生贵姓?”
“免贵姓林,名逸,琼州府师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