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虽然这场战争的失败,很大一部原因是因为昌平君的背叛。 但是李信始终没有忘记,那死在楚地的二十万大军,他们的统帅是自己。 没能将他们从楚地带回来的人,也是李信自己。 也是在这场战争之后,年少轻狂的李信失去了自己的锐气,在一夜之间“长大”了。 也是在这场战争之后,大秦境内,甚至是六国境内,突然多出来不少流言,就连始皇帝自己都听说过一句“李信可为将不可为帅也”。 也是在这场战争之后,李信开始被自己最初得罪的那些人排挤。 虽然有人会帮衬李信,甚至始皇帝自己都没有放弃李信。 可是放弃了李信的人,是他自己,别人无论再想帮忙,都没什么用。 后来,李信请辞。 始皇帝没有同意。 但是,最终身负灭国功勋的李信,也一步一步将自己,挪到了那个可以说是最偏僻的位置上。 看着那副被自己圈圈点点的舆图,李信似乎看出了当初制定出这一战术的无双公子,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正如当年灭亡了燕国的自己,近乎不可一世。 而那些在下方指手画脚、吐沫星子横飞的言官,李信记得当年自己灭楚战争失利,想要踩自己一脚的人力就有他们。 原本应该有更多的人,不过他们之中很多都因为当初的四大家族、或者六国贵族牵连,被无双公子和始皇帝送进了死牢、送上了断头台。 只剩下了这么两个看似清白清高清明的老不死。 那些粗哑的声音传到李信的耳朵里,是那么的刺耳。 看着那些吐沫横飞手舞足蹈的言官,李信最终也没能攥紧自己的拳头。 但是,他却上前一步,低吼了一声:“够了!” 虽然声音不够响亮,却带着独属于将军的杀机与气势,在瞬间便让那几个连杀鸡都没见过几次的言官将剩下的话卡在了嗓子里。 李信一步一步走下来走到他们面前,一双虎目圆瞪,低声吼道:“针对匈奴,无双公子的战术根本没有问题。” “当年我李信用这种战术失败,那是我李信无能!” “但是,无双公子的能力,比我李信强百倍!” “无双公子选择的,就是针对匈奴最正确的策略!” 大概是被惊吓到屏蔽了理智,一个言官被李信的杀气刺激之后,反而凑了上来,对李信喊道: “区区败军之将,少在这里大放厥词了!” “如果这种战术真像你说的那般没有问题,那你李信又为什么会失败?” “你说你李信无能,你李信确实无能!不然外界也不会有‘李信不可为帅’这种奇奇怪怪的流言!” “你一个败军之将,又有什么资格评论无双公子的对错?” 看着那言官狰狞的脸,李信面无表明的面孔上努力牵出了一个并不好看的笑脸,嘲讽意味十足: “不错,我确实是败军之将。” “但是我李信,好歹也是个上过战场的将军!” “可你呢? 身居高位不知兵戈,就凭你一张嘴,就能评论无双公子的是非?” “谁给你们的勇气?” 李信的话让不少武将都产生了共鸣,被骂的言官身后也多出了几个想要维护他的好友。 眼见这朝堂之中的文臣与武将即将爆发出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丞相李斯在这时突然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臣以为,此时不是争论谁对谁错的时候。” “现在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赶快向边境派遣兵力。” 李斯的话让王座之上的始皇帝嬴政点了点头。 但随后,嬴政又问道: “那诸位爱卿,朕向边境派遣兵力,究竟是应该直接对边境进行增兵,还是下令按照这信中要求的方式,来将兵力派遣出去?” 始皇帝的话,让下方的群臣忍不住对视了几眼,有的更是小声交谈了起来。 片刻之后,一个言官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以臣之见,朝廷派遣援兵,应该直接派往前线。” “按照蒙将军所言,大军对抗匈奴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担心无法将之完全歼灭,导致为边境留下祸患。” “既然如此,我们更加应该直接派出更多的兵力,对匈奴造成碾压的局势。” “这样一来,那匈奴面对我大秦将士,便不会存在任何优势。” “至于那条路线,臣以为更像是无双公子年少轻狂、不懂军事胡乱画写的结果。” “大秦既然可以碾压匈奴,便不需要再去冒险尝试其他的手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