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夜问益州-《赤色三国》
第(2/3)页
诸葛亮沉思片刻,凝视着李定的双眼问道:“克之,你是不是觉得我白天劝说你的话都很迂腐?”
李定一愣,诸葛亮说话的开头实在是出乎了他的预料。沉默片刻,李定实事求是地一拱手:“丞相慧眼。”
诸葛亮突然笑了:“克之,好!我喜欢你说实话的性子。”
“你可知益州如今,形势如何?”
李定愣住了,他没想到诸葛亮竟然问的这样直白。
毫无疑问,诸葛亮此时此刻的意思并不是要问李定益州人口的数量,粮食的多少,土地的亩数。所谓谈起益州形势,必然指的是政治上的斗争。
自古以来,庙堂之争很少能大白于天下。政治斗争凶险万分,又千变万化,很有可能昨天还是敌人,明日就变成了朋友。也因其千变万化,政治形势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概述的。
况且,中国古代的政治往往带有“小黑屋”的属性,官僚们普遍认为政治斗争,或者说是一切政治活动,都不能大白于天下。这种对于政治的暗箱操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除非是至交好友,否则根本不会坦诚地议论政治形势。
曹操当年在纠结立嗣之时,秘密询问群臣意见。曹魏众谋士、心腹无不以密信奏之,唯有大君子崔琰以明信送往魏公,信不封口答复说:“我知道《春秋》有长子当立的大义,并且五官中郎将曹丕仁孝聪明,应当承继大统。崔琰将用死来坚守这个原则。”曹操见了之后大惊,直呼崔琰坦坦荡荡,是真君子。
当然,这件事得罪了曹操,因为崔琰把他秘密询问群臣的事儿捅到了光天化日之下;崔琰也得罪了几乎所有的曹魏群臣,因为崔琰的坦坦荡荡显得其他人全部都是隐隐藏藏的戚戚小人……崔琰后来被曹操赐死,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冤案之一,很多学者相信崔琰曾经的“坦坦荡荡”很可能是致其死亡的真正原因。
这就是中国古典朝堂所谓的“小黑屋”政治。哪怕是政治遗产的继承尚且都要遮掩起来,更不要说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了。
也因此,诸葛亮现在问李定这个问题,正可谓是“交浅言深”,李定事先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反而被诸葛亮问懵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