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1章 迁中郎魏尚为云中守-《大汉第一太子》


    第(1/3)页

    随着刘盈满是沉重的一声感叹,王陵、陈平、张苍三人的面上神情,只不约而同的凝重了起来。

    说到云中郡守,就不得不提到云中城,在汉室的北方防线,究竟承担着怎样的战略地位。

    在过去,汉室在面对匈奴骑兵大集群时,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动防守姿态。

    双方发生冲突,也基本都是‘匈奴人想抢点东西’‘汉军想赶匈奴人走’。

    自太祖高皇帝刘邦身陷白登之围的平城一战后,匈奴人便再也没有生出过‘拉开架势,和汉军主力打上一场’的念头;

    汉室也一样——为了尽快安定内部,汉室也从来没有生出过‘于匈奴贼蛮决一死战’的打算。

    因为那一场平城战役,让汉匈双方都清楚地意识到:对面这个大块头,不好惹!

    很不好惹!

    非常不好惹!

    真要拉开架势打一场,那最终结果,只会是一死一伤,甚至是两败俱伤。

    所以过去这些年,在有关边境,尤其是可能引起大规模冲突的事务上,双方都保持了很大的克制。

    ——匈奴人担心自己的举动,可能会刺激到汉室,导致汉室举国而动,把几十万重步兵集群堆在长城一线,所以很少会派骑兵大集群南下;

    大多数时候,都是幕南、河套地区的零散部族自己想要抢点东西,才以小股骑兵靠近汉边,打打草谷。

    至于匈奴单于庭,在平城一战之后,便再也没有派出过助理部队,只隔三差五的派使者南下,从汉室敲诈一点东西。

    比如茶叶、盐粮、布帛之类。

    反观汉室一方,也同样担心匈奴人,会纠集几十万骑兵集群南下,让边墙糜烂;

    与此同时,在天然兵种劣势的前提下,汉室也并不十分乐意调动全国的力量,去长城一线,和匈奴人打一场注定无法胜利的战争。

    所以,对于匈奴单于庭隔三差五的敲诈,汉家君臣,无论是曾经的太祖高皇帝刘邦、丞相萧何,还是如今的天子刘盈、丞相王陵等人,都是咬牙切齿的答应了下来。

    因为对于汉室而言,调动全国的力量,去长城和匈奴人大眼瞪小眼,最后还要眼睁睁看着匈奴人,把阵亡将士的尸体抢走,是非常没有性价比的选择。

    与之相比,给匈奴人送点‘礼物’,虽然有些屈辱,但起码性价比不算太低。

    当然,汉室也从来没想过生生世世,都通过类似的‘礼物’乃至和亲,来避免边墙被匈奴人侵略。

    准确的说,这只是权宜之计。

    ——我现在打不过你,所以我跟你好声好气,你伸手要东西,只要不是太过分,我都尽量满足你;

    ——但等我啥时候打得过你了,我特么第一个揍你!

    也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汉家君臣在过去这几年,或者说近十年的时间里,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汉第一太子】                【】

    最终,一场马邑大捷,将一个事实,清晰无比的摆在了匈奴人的面前:

    ——嘿!小子!

    ——我打得过你了!

    ——像过去那样,你一伸手,我就好吃好喝伺候你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咱俩往后怎么处,你自己掂量着办!

    !

    而这样的巨大变化,必然会让匈奴人,陷入一段漫长的感官愚钝当中。

    ——什么?

    ——我堂堂大匈奴,打不过汉人了?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

    这样一来,汉匈双方新的战略格局,便必然会出现。

    出于马邑一战所体现出的客观事实,自知有能力击败,甚至击溃匈奴骑兵集群的汉室,必然会采取愈发强硬的措施、愈发强硬的姿态,来捍卫自己的利益。

    过去这些年所遭受的屈辱、所遭受的损失,汉家都必定会一点一点拿回来!

    反观匈奴一方,或许会被马邑一战打疼,却也绝不会被打怕。

    恰恰相反,仍旧沉迷于‘草原霸主’之美梦的匈奴人,必然会一扫过去,对汉室‘能不惹,尽量别惹’的温和态度。

    哪怕只是出于报仇、维护草原霸主威严的考虑,匈奴人也必将会在马邑一战之后,采取愈发强硬的措施。

    也就是说:汉室知道自己打得过匈奴人了,所以会愈发强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