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燕子还来寻旧垒-《宋魂》


    第(2/3)页

    更何况,吕、张、刘等辈,身边还有幕僚代为推敲润色,甚至提前就为他们准备好了“答卷”。

    如此一来,今晚牡丹阁后半段助兴节目,就几乎成了几个官员展示才华的专场了。大伙你一首,我一阙,端的是才思宛若泉涌。

    白藕和紫菱两位歌姬,来者不拒,将大伙填好的词,轮番登台弹唱。中间即便偶尔有其他节目穿插,也无法让填词者的兴致降低分毫。

    韩青自己虽然不懂得作词,却知道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因此,刚刚开始时候,心中还带着几分尊敬,洗耳恭听。

    只可惜,接连听了五六阙,竟然没一阙,超过刘司仓那阙《蝶恋花》水准。甚至比他记忆里的那些二十一世纪古风口水歌,也没见得高明多少。

    这令他,顿时觉得好生地困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此番穿越,来到的不是华夏历史上那个北宋!

    然而,转念一想,他也就明白了其中道理。

    想那北宋和南宋加起来三百余年里,世人填的词,恐怕数以十万计。而真正流传到后世,并且被寻常人熟悉的,总计不过百十首而已。

    历史的巨浪无情,经历近千年反复淘选,留下肯定是真金。

    当年那些狗屁不通的,即便靠着各种手段博得一时之名,转眼间也就不再有人记得了,更没任何机会赢得千古传唱!

    “佳俊,佳俊,赶快帮忙看看我这一首。不求惊艳四座,只是不要让人挑出太多毛病来丢丑就行!”杨旭生来喜欢凑热闹,忽然托着一张写满了字的纸,走到韩青面前,连声央求。

    “你早就投笔从戎了,这会儿还跟着瞎掺和什么?”韩青根本不懂如何填词,当然不会胡乱给他修改。更不希望,好朋友去抢了本应属于李师兄的风头,平白得罪人。因此,果断将纸张往旁边推,“并且在座诸君,哪个读的书又不比你多?”

    “那可未必,所谓各花入各眼。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不定,那白藕大家,今晚就看我写的这首,格外对心思呢?”杨旭却不肯低调做人,眯缝着一双醉眼,连连摇头,“到时候,我找个机会,悄悄把她带回河北安置。反正河北距离汴梁相隔千里……”

    “你刚才不是说,对紫菱一见倾心么?怎么这么快就见异思迁了?”受不了对方胡言乱语,韩青皱着眉头提醒。

    “什么叫见异思迁啊,我这是不忍冷落佳人!”杨旭显然已经喝过了量,大着舌头高声解释。“红莲有人砸马蹄金,青莲今晚要最后压轴。紫菱刚才有刘司仓他们作词捧场,若是没有一首像样的词给白藕大家,岂不是……”

    韩青闻听,愈发不肯陪着他胡闹。而那杨旭,却吃定了他,非要好朋友先替自己润色了再说。

    兄弟俩正僵持不下之际,正对着牡丹池一侧窗外,忽然传来了清脆的瓷器落地声,“啪,哗啦啦……”

    紧跟着,一声怒叱透窗而入:“兀那史老儿,休得欺人太甚!你倒是说说,我家公子今晚填的词,比起前面那些,有哪里差了?为何那边写的,一首接一首唱起来没完没了,我家公子所作,却被你硬生生给吞进了肚子里头!”

    “李管家宽恕则个,宽恕则个。”包厢的墙壁全是木头打造,隔音效果极差。两家包厢距离又非常近,史掌柜的声音,也快速传了过来,透着许多无奈和惶恐,“是手下人有眼无珠,识不得李郎君的传世之作。小老儿这就把红莲叫来,让她进包厢内,亲自为李郎君弹唱!”

    “哪个要你请红莲来私下献唱了。我家公子的词,难道见不得人不成?!”那管家却狗仗人势,继续扯着公鸭嗓子,不依不饶,“告诉你,我家公子先前没有张扬,是体贴别人,不愿意把他们写的那些东西,都比了下去。如今,你既然狗眼看人低,我家公子,就让你见识见识,到底什么样的词,才能称得上一个“好”字。什么样的词,只能算是街头俚唱!”

    这,明摆着是要跟华山雅居的官员们争风头了。身为平头百姓的史掌柜,哪里敢应承?

    陪着笑脸,弓着身体,苦苦哀求。只盼那李公子能站出来说出话,别让自己和自己的牡丹阁,卷进一场无妄之灾。

    那隔壁的李姓西班小使臣,显然是霸道惯了。竟然由着自己的管家撒泼,从始至终,都不肯吐一个字。

    结果,倒是韩青这边的李昇李师兄,实在听不下去了。强压怒气,吩咐吕行延的幕僚余长史,去给史掌柜传话,将隔壁客人的绝世好词,着人配了曲子,弹唱共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