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秦绝咳嗽着,接过何畅递来的水。 “森总,给你这个含片,嗓子会舒服一点。”王茗也递着东西,眼睛还红红的,妆面有点花。 正在行驶中的保姆车里,贺栩、汤廷、穆思思、何畅、王茗,一个不少。 下午三点的时候,就是他们和秦绝一起去了那片熟悉的街头。 “天才的办法。” 当时贺栩目睹着秦绝背着吉他的背影,如是感慨。 这孩子,让“莫森”成为了自己,而把“秦绝”作为一个外来的灵魂。 如果是莫森本人,必然有着浓郁的心理阴影,不敢踏上这处十字路口,不愿面对不堪的曾经。所以,秦绝的“灵魂”控制着这具身体,做到了。 她站在那里,用几乎相同的情形和截然不同的结果,治愈了莫森。 当莫森达成了与自己的和解后,秦绝的灵魂再重新回到她的身体,收下了来自莫森感情上的回馈,找回了流泪的能力。 贺栩在影视圈呆了几十年,能想到、能做到这种事的,仅仅只有一个秦绝。 有些演员为了进入角色,把自己剥离、毁掉,余生永远带着角色的影子。 成就了作品,却无法成全自己。 至于当下许多无法进入角色,演技流于表面的演员,更不必提。 实际上,“演员”与“角色”的天然冲突,是自古以来每一位导演和演员本身都在研究的问题。 而许许多多的结果也证明了,仿佛这两个东西必然要选择其中一个,继而走向极端。 那些能将自己本身与角色处理得相对融洽的演员,少之又少。 不少导演把作品奉为最高位,甚至有些会专门挖掘素人,把从未有过相关从事经验的他们硬生生培养成自己想要的角色模样,拍完了,拿奖了,名誉加身,便把已经彻底定了型的素人演员扔掉。 至于他们能否走出角色的阴影,谁还去管? 在贺栩看来,这是身为导演最不能宽恕的罪过,可现实中这样的人与事却被奉为圭臬,好像片面追求艺术性就叫“真正用心的电影人”,好像毁掉一个演员就叫“为艺术献身”。 究其本质,不还是像商业片把观众当韭菜一样,把演员也不当人吗?! 然而,苦归苦,怒归怒,就连贺栩也只能沉重地叹口气,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遇到秦绝这种浸入派的演员,他最多能做的,只是稍微纵容一下这个孩子,送她些吃的喝的,在无伤大雅的地方给她开绿灯,尽量让她适当恢复情绪和状态。 因为贺栩是导演,他必然要为作品的质量负责,根本没可能为了秦绝一个演员的状态好坏,就让她半吊子地出演莫森,若真的这么做了,对秦绝也不是好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