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姻缘之盟-《长安卿》
第(2/3)页
李绥心知,如她方才所言,赵翌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打打杀杀的莽夫,而是一个手握边陲人马,即便远在西域,也能了解朝堂动向,既能在疆场屡战屡胜,也能在当朝局势上游刃有余的政客。
他又如何不知此前花萼相辉楼那一场刺杀就是皇帝倚重郑氏所为?不知那看似是郑氏挑起,实则是皇帝与杨氏的斗争开启之局。
李绥看着眼前人,眸中渐渐拂过友善的笑,所以他根本就知道,也已经做了选择。
天家陈氏已是舟行暗礁,上官氏虽有陈氏倚仗,握有朝臣人心,但兵权不足,可杨氏却不同。
如此制衡的局面不会一直持续下去,而此前的种种迹象都已在表明,这样的局面已是濒临打破之日,到时的三方注定会有一方,甚至是两方会就此覆灭。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无论是陈氏得胜,还是杨氏、上官氏取胜,都不会容得一个不曾为自己拉拢,而又手握重兵的人为自己所用。
当天下一统时,座上的人一旦打破眼前制衡的危局,抽回心思,回过神来,那么赵翌莫说是在西域,即便是在更远的地方也会为人猜忌打压,甚至是身死人灭。
自古以来忠臣良将何其多,可得一个善始善终之果的又有几个?
所以,从前的不站队是为了自保,为保自己不受任何一方的攻讦,赵翌可以选择远在西域,离开长安这个漩涡。
而如今,赵翌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站队一方,分享这最后的胜利成果,再行谋夺后面的路。
要么自成一派,生生撑起三方鼎立的局面,看看最后鹿死谁手。
可从赵翌前世的作派看来便知,他是一个深知自己的权位,也深知自己弊病的人,对于眼前这三方而言,赵翌的胜局并不大。
论出身,陈氏几代天子,已是深入人心,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论地位,上官氏四世三公,门生众多,又有皇权倚仗,才敢与杨氏对抗。论兵权,杨氏百年望族,除了忠心于皇帝的龙武军和神策军已在那场花萼楼刺杀夜被铲除殆尽,南衙十六卫、北衙禁军合计十余万人,皆握在杨崇渊手中,就连当年的秦国公侯靖,也是与杨崇渊共战沙场,出生入死之人,因而杨崇渊在军中的威望根本不容小觑。
所以于如今的赵翌而言,走前面那条路无疑才是明智之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