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之以利,用明确利益吸引人心-《做人要精明做事要高明》

    古语有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绳之以法”,在为人处世中,如果充分合理地运用这几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是一种最本质最强烈的冲动,因为贪利是人的本性,贪得无厌也是人很容易陷入的误区。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人在需要的满足和发展资源的积累上又有一定的容量和限度。也就是说,利的增多尽管会增加人的满足感,但这种满足感会渐趋迟钝。同时,对大多数人来说,追求利益还会受理智的制约。一般情况下,还会舍弃某些利益,以维护和获取更为根本的利益。因此,通过利益机制来说服人,有其普遍的效用,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不一定奏效。此时当反其道而行之,即以害来威慑之,以取得良好的说服效果。

    人们总是习惯于用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回报于他人。赠送礼物是互惠原理比较初级的一种应用;在更高级的应用中,如果管理者希望在办公室内培养积极的态度和有成效的人际关系,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真正的先行者优势。只要管理者能率先展现出自己所期望的行为方式,就能引导同事和下属员工作出同样的行为。

    一个人活在世上有的时候为了名可以舍利,可以忘生。掌握这一点,对于处理人情关系至关重要,甚至无往不胜。

    有一次,齐威王和魏惠王一起到野外打猎。魏惠王问:“齐国有宝贝吗?”齐威王答道:“没有。”魏惠王听后得意地说:“我的国家虽小,尚且有直径一寸大的珍珠,光照车前车后十二辆车,这样的珠子共有十颗,难道凭齐国如此大国,竟没有宝贝?”

    齐威王别有意味地回答道:“我用以确定宝贝之标准与您不同。我有个大臣叫檀,派他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来犯,泅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都来朝拜我国。我有个大臣叫盼子,派他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东来黄河捕鱼。我有个官吏叫黔夫,派他守徐州,燕国人对着徐州的北门祭拜求福,赵国人对着徐州的西门祭拜求福,迁移而求从属齐国的有七千多户。我有个大臣叫种首,派他警备盗贼,做到了路不拾遗。这四个大臣,他们的光辉将光照千里,岂止十二辆车呢?”

    这段话既是对魏惠王极为有力的回敬,使得他羞愧难言,同时又是对自己臣下的极好赞扬。齐威王不愧是一个交际高手,他通过诸如此类巧妙得当的赞扬,笼络了一大批人才,使他们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于是,齐国大治,出现了“坐朝廷之上,四国朝之”的局面。

    在古代社会,这种做法非常有效,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它亦有着其不容忽视的实用价值。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需要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与肯定。当你发自肺腑,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是对别人热情地关注、诚挚地友爱、慷慨地给予和由衷地承认,必然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和引发感激的心理效应,甚至他会把你当成知己。中国人的尊严,常常就是面子问题,不给面子或没面子,经常会引起愤怒及冲突。许多人为了面子常做些“打肿脸充胖子”的事,结婚时往往一方面发布“一切从简”,一方面却倾家荡产地“敬治喜筵”,唯恐别人不知,更怕人家不来。因为这一切都与面子有关,心中尽管暗暗叫苦,脸上却要一团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