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从容,不要时刻想着求人帮忙-《做人要精明做事要高明》

    想与贵人“套磁”,不能直接地提出自己的要求,这就像用钩直接想把鱼从河里钓起来一样,这样做成功的希望不能说没有,但微乎其微。要学会使用见饵不见钩的技巧,让对方只看到你对他的关注,而把自己的真实意图先隐藏起来,等对方产生了好感,时机成熟,你的要求也就水到渠成了。

    有位编辑向著名学者钱钟书约稿,就是使用了这种方法。请看他的自述:

    媒体把学界泰斗钱钟书先生的脾性渲染得那么乖僻。数年前,我曾参与编撰地方名人词典。同仁说,钱老的材料不易到手,写信发公函都杳如黄鹤。主编也为此大伤脑筋。我想碰碰运气,因前车之鉴,特行事而不张扬。

    我之所以决定试试,因为:一、我对钱老的著作及学术成就有所了解。自1961年其力作《通感》问世以来,先生之名即铭刻脑际。二、钱老的叔父钱孙卿先生是我所在学校的前任老校长。凭此两条,我建立起信心。自忖籍籍无名,故投石问路,先迂而回之。

    钱老伉俪情趣高雅,每常调侃,幽默诙谐,相与为乐。杨绛女士称夫君为“黑犬才子”。此系钱老之字“默存”分拆而成的离合体字谜。于是我不揣冒昧为他们姓名编了两条灯谜。“文化著作”射“钱钟书”;“柳絮飞来片片红”射“杨绛”。信中先呈上拙作,然后陈述其叔父举学之业绩。

    很快收到回信,喜不自胜。内附联名贺卡,蓝底金字,庄重雅致。特别是钱老签名的明信片,三字会飞,神旺气足,独具风采。天性率真如此!钱老并不像传言所述那么古怪。

    既得陇,又望蜀。于是又发函委述父老乡亲对他们眷恋之情,举其母校因“首编”未见钱老条目甚有烦言,愤而拒购《词典》;再述地方史籍龙套频频出场,主角不亮相,戏唱不成之态势等等。希望他们惠赐一手资料。

    不久又得复函:“来函敬悉。我们对国内外名人传记请求供给材料,一概敬谢,偶有关于我们的条目,都出于他们自编。不便为你破例。”好事多磨,果然吃了闭门羹。

    设身处地想想,若来者不拒,频繁应酬,对其将是灾难。老人自有他们厘定的处世原则,一以贯之。倘畸轻畸重,必然造成精神上的两难折磨。故乡情虽深,也未可贸然破“法”。初看山重水复疑无路,细思既然全般供给材料不成,何妨另辟路径。“自编”草稿,呈其复核,不是同样可以完成组稿任务吗?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将有关钱老的传记材料,写成小传,另附若干疑题,一并发函请教。

    在不安中接读复函:“遵命将来稿删补一下,奉还。”对小传中的名号大都删除,批曰:“不合体例。”又订正了兰田(蓝田)之批误。大喜过望,至此组稿任务完事大吉。

    同仁无不拍手相庆。钱老先生年过有期,犹不失赤子之心,何乖僻之有。

    对于难以接近的人,最好在提出请求之前,兜个圈子,以他的兴趣或近况为饵,使对方觉得“这人好像很了解我”,进而愿意答应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