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二十位名嘴之说话有道-《特别会说话》
第(1/3)页
11白岩松:在热点中追求新表达、新观点、新角度
“雷音”说:
要论说话,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名嘴,白岩松老师的金句攒起来,可以盖起一座大厦了,当然是精神上的。作为一个资深电视人,他也能超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边界,看到传播最核心的部分。早在几年前,他就已经看到了媒体融合的趋势,所以,他关心的永远不是谁会取代谁,他用自己对新闻节目的卓越追求告诉我们,对于一个说话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说什么,怎么说,怎么在热点之中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把话说到老百姓心里去。
我一直关注互联网的变化,但是,我从来不关心大家谈论的所谓互联网会取代电视,一个屏幕取代另一个屏幕的问题。作为内容供应商,都是一样的。如果能取代,赶紧取代。因为在没有取代的时候,只有中央电视台。如果取代了,互联网就天然地打破了这种垄断。那个时候,互联网这种屏幕,说必须用cntv?必须用新华社的网站?要成为国家的大网站,很难。因此,它一出生,就具有民主性。我喜欢。但是要说取代,不可能,至少短期内很难。
我一直在用一个角度来观察这样一个方向,那就是,技术人员在干什么?硬件供应商在干什么?他们决定着未来。我们这帮人都在讨论谁取代谁,谁是新媒体,谁是旧媒体,可是你看硬件供应商们,都是把这些东西融为一体的。生产未来电视的人,是把互联网和电视融为一体。ipad是怎么来的?它变成了一个移动的屏幕,变得更便捷。他们只关注屏幕,不关心你看的是电视剧还是互联网上的视频。你看,所有的硬件供应商都看准了未来屏幕的融合属性,只有我们自己要分电视屏幕还是电脑屏幕。
几年前我就看清了这种趋势,只不过将来你要在哪个屏幕出现而已,而且这种界限一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觉得,将来一定是一个逐渐融合的过程。归根结底,就是由一个屏幕转换成另一个屏幕。那么,我要去想的是,我作为内容供应商,要怎么样去制作更符合未来需求的内容。
比如说,在《新闻1+1》几年前改版的栏目策划会上,我第一个提出:这是一个在电视上首播的多媒体栏目。我已经不认定它是电视栏目了,我的理念早就变了,包括接下来我要做的节目,我正在研发的节目。这些节目一定不是用传统的电视方法在做,我采用季播的方式,而且跟互联网高度融合与合作,甚至有可能在互联网首播,包括投融资,等等。我觉得它当然会改变我做节目的方式。2014年的《新闻1+1》会有极大的变化,就与这种思路有关,它一定更符合新的传媒时代的需求。
但是归根结底,我最后完成的东西,才不管你在哪里播呢,但它必须是好的内容。
我觉得《新闻1+1》所有成功的节目都有一个共同属性,就是在广泛被大家关注的、被所有媒体关注的新闻事实中,最后发出了独特的声音,而且最后证明这个声音依然是对的、有价值的。比如说,2011年7月25日播出的节目中,关于“动车事故”的报道。当时,全中国的媒体都在关注,可是为什么到了晚上我还是有新的内容呢?
我首先提出了几个质疑:关于信与不信,关于技术是先进的不代表高铁是先进的,对人的尊重是否先进,管理是否先进,监督是否先进……其实,这个事件媒体关注了那么久,可还是给我留下这个空间:
今天,我们都得到了这样一个消息:铁路7月23号的事故路段,可以说今天恢复了通车。但是恢复的仅仅是通车,由于近一段时间以来,接连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铁路事故,让我们对铁路的信心和信任恢复起来那可就大大需要时间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昨天晚上,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帮他统计了一下,他向所有的记者和在场的人员提出这种反问:你们相信吗?一共提出了不少于三次。他的回答是“我相信”。是,我相信,他必须说“我相信”。但是你要问我呢?我的答案是,一个多月之前我愿意相信,但是现在呢,我不敢信,不能信,我就简单地信了,对铁路纠错也不一定很好,要想真信,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在这一点上呢,节目开播之前,我看到了专栏作家宋石男建设性的微博,写得挺好的:“谅解建立在真相之上,没有真相,没有谅解。部门要摆脱塔西佗陷阱(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不论是说真话还是假话,是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就必须深入调查事故真相,坦然道出事故原因。任何的遮掩或回避只能激怒民众,加深裂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