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陈刺史,信得过!-《我在现代与初唐之间反复横跳》


    第(1/3)页

    甘蔗其实是有的。

    据考证,这东西原产地可能是印度或者新几内亚,后来传到南洋群岛,大约于周宣王时期传入中国南方。

    目前大唐也有制糖产业,主要集中在岭南一代,原料是甘蔗,产品是低品质的黑砂糖。

    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不论是甘蔗种植面积,还是制糖产业规模,都小得可怜。

    琼州岛就更不用说了。

    尤其到眼下所在的琼州,总人口才那么点,谈种甘蔗发展制糖,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再加上品种问题,显而易见,这种源还是从现代社会来比较妥当。

    这也是陈远身为刺史为本地想的一条生路。

    发展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年头交通不便,人们还在为吃饱穿暖发愁,旅游不好搞,也只能是搞搞这些了。

    依托这里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一个盐,一个糖,再来点海鲜加工,足可以让当地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关键这些东西不但能内销,    还可以出口,这样依托琼州岛独特的地势,    修码头,    搞海贸,    绝对爽得飞起。

    为此他也没花心思。

    足足用了差不多一个星期,他才搞到了需要的甘蔗。

    其中又有少量的准备种来自己吃的黑皮甘蔗,    也叫果蔗。

    因为相比制糖用的硬皮甘蔗,这种糖分虽然低一些,但是软,    好咬。

    这段时间琼州府也发生了不少事。

    首先是席君买顺利归来,原本仅有百余的募兵队伍迅速扩充到两百人以上。

    也正是这样一支队伍,一半操练,一半执行任务,    使得琼州地域治安风气呈现出极大的和谐安宁。

    其次启动了以水车为代表水利设施建设及灌溉系统工程,现在府衙下属专司这方面工作的官员吏员几乎住在了田间地头,治下县衙也给予了极大的配合。

    再次,府衙一举打掉了一个以本地黎族妇女儿童为目标的犯罪团伙,    有关推动两族交流融合的宣传工作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眼下出来交换物资的黎族百姓分明多了,    经常可以在集市上看见。

    东西还不少,有本地特产的香米,    本地特色的乐器,    槟榔,    木薯粉,等等。

    也有一些比较特别的东西,    比如穿山甲之类的保护动物。

    不过交流方面还是存在不小的障碍,    一般这些黎族百姓也只接受以物易物。

    陈远也没太关注这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