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出路-《昨日之门》


    第(2/3)页

      余杉诧异的问:“这地方还有铁路?”

      刘石说:“窄轨铁路,都是林场的。不过近几年封山育林,十天半个月也不见过一辆火车。”

      甭管是不是窄轨,有铁路就能将运输成本降下来。余杉兴奋的问:“那这条铁路通向哪儿?”

      “一直通到红宴……余总,你是想打这条铁路的主意?”

      余杉点头:“是有这个想法。怎么,以前也有人这么想过?”

      刘石笑了两声说:“当初那几个韩国人也想过,跟林场谈了谈,没谈成。”

      九十年代初期,整个东北还没有下岗潮,各个国营单位依旧牛气冲天,甭管是不是外商,说不给你面子就不给你面子。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这都封山育林了,林场一年能有三个月开工,上上下下的领导也意识到了再这么下去不是办法,这时候去谈比当初难度降了不少。

      余杉琢磨了下,心里差不多有了谱。休息了一阵,余杉陡然说:“刘老弟,我看你对这片山有很深的认识,有没有兴趣到我的公司来上班?”

      张铭晟察言观色的功夫炉火纯青,适时的说:“刘老弟,这位是我们乐果集团的余总,我们集团打算在北疆建一座天然果汁饮料厂。”

      刘石有些诧异,说:“饮料厂为什么建在北疆?放在兴安不是更好?”

      更接近原材料产地,可以就地加工,省去了不少成本。但这不是余杉想要的,于是他想了想说:“刘老弟,你只考虑了运输成本,有没有考虑人力成本?”

      兴安这地方在齐北北面,一年七个月都是冬天,九月末就开始下雪,当地的主要经济就是林木业,农贸产品全靠外地运输。不说别的,盛夏时节,齐北的茄子最便宜的时候一块钱能买一麻袋,可兴安这地方居然还能卖到八毛钱一斤,生活成本极高。

      花的多,赚的自然也不少。就说伐木工人,一个月能赚一千多块钱。更为要命的是,兴安人口不多,没那么多富余的劳动力。

      如果在这里投资建厂,的确是省了运输成本,可人力成本却贵了不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