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乱起三秦(李自成出场)-《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第(2/3)页

    骤雨初歇,冰凉的雨滴落下鼓楼前门大街,敲打在数十万秦人脸颊上。

    黄昏迫尽,古都暮雨,不由让人有了层淡淡秋意。

    当然,比潇潇暮雨更惹人愁绪的是,自去冬以来西安府下辖六州三十一县风起云涌的民变。

    山雨欲来风满楼,二十八日,各司衙门早早关了门。

    平日相互之间不怎么待见的各司老爷们,今天却难得要凑到一起,乘轿前往巡抚衙门。

    大家要去拜见那位被饥民戏称为“省城贤主人“的陕西巡抚胡廷宴。

    去年春天蓝田县蝗灾、旱灾并发,百姓食草为生,酷吏仍旧征敛无度,最后竟然酿成民变。

    而这位万历三十年进士出身的陕西巡抚,得知消息后,便坚持认为是蓝田县知县小题大做,将知县打了二十大板,然后闭关谢客,开始专心参禅打坐,同时研习王阳明心学。

    当然,最关心的还是朝廷拨下来的救灾银。

    从天启元年六月到天启二年七月,在刘招孙的监督下,户部共计拨发一百二十万两赈灾银和一万五千石粮食。

    赈灾银在路上减少了二十万两,到西安府经过这位仰慕王阳明的胡老爷之手后,又减了六十万两,粮食更是漂没一半。

    最后分到各县手中的银子不过区区四十万两,经过各县大老爷、二老爷以及县吏之手后,最终六州三十一县,每个州县分到灾民手中的银子只有五千两不到,粮食则一粒也没了。

    毕竟灾年银子不值钱,粮食更值钱。

    五千两银子买成粮食,折算下来,平均能给每位灾民熬三碗米粥。

    这便是大明能给治下百姓提供的最后保障,喝完三碗白粥,便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了。

    由于赈灾银划分不均,西安府的官员们还和据说是岳武穆后人的延绥巡抚岳和打了场口水仗,相互指责对方玩忽职守,当然,大家都不约而同达成默契,不去替赈灾银的事情。

    也是胡老爷和岳老爷走了狗屎运,两边对骂的那段时间,护国公正在九州和幕府联军鏖战,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会儿事。

    回京后,刘招孙也没看到延绥、西安的塘报。

    否则,估计护国公会被活活气死。

    ~~~~~~~

    秋雨淅淅沥沥,鼓楼成了行人临时避雨场所。

    街面上,一顶顶装饰豪华的官轿冒着细雨快步向巡抚衙门奔去,每顶轿子前后都稀里哗啦簇拥着一大群家丁和小吏,像一条条粗壮的尾巴。

    这些官老爷的家丁小吏个个生得膀大腰圆,走路起来横冲直撞,连续撞到了几个行人,显得颇有气势。

    鼓楼下避雨的老秦人见了,一个嘴碎的瘦子立即骂骂咧咧起来:

    “瓜皮!一群锤不死的货,这么急是要去投胎咧。”

    旁边另一个高个儿秦人回道:

    “哪是投胎,长安、咸宁、临潼、高陵、蓝田、鄠县的县老爷都来了,晌午还在巡抚老爷衙门前击鼓,没找到武老爷,倒是惊动了胡老爷····”

    一个避雨的皮货商人惊呼:

    “敢惊扰胡老爷,不要命了咧?胡老爷可是最喜无为而治,最见不得底下人用琐事麻烦。”

    “哪里是琐事?上月蓝田乡里都吃人了,你们还不晓得?高陵乡下的女人,五十文就能买到,黄花闺女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