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代沟-《剥削好莱坞1980》


    第(2/3)页

    五十年代是一个阿美利加的黄金时代,战后欧洲经济凋敝,很多日用工业产品都是阿美利加制造的。那时候普通家庭的孩子,就算考不上大学,也能找一份蓝领的工作,有不错的收入。

    所以原作里的那些孩子没考上大学,当上了修车工,加油站工人,化妆师,也能让他们赚到足够的钱,在城市里买个房子,和高中同班同学住在一起,无忧无虑地结婚生子。

    而现在已经是八十年代,体力劳动的蓝领不再被社会尊重,在麦当劳这种连锁快餐里打工的都是些青少年。

    年轻人对这些工作根本没有共鸣,他们只是去挣点零花钱,不想一辈子做蓝领。相反,他们都希望有足够的教育,能够找一份坐办公室的工作,交上社保,然后在郊区买上房子,和相同收入社会阶层的人住在一起,这才是新一代的阿美利加梦。

    想到这里,罗纳德更发愁了。他丢开了原来的剧本,和在剧本上做标记的红色铅笔。

    罗纳德觉得,如果就这样简单的重复原作的故事,那票房可能不会很理想。虽然电影的票房和编剧关系不大,但是如果能写出一部票房很好的电影,作为编剧也能够获得加成,有机会执导自己的电影。

    “油脂”是一部好莱坞知名的音乐剧,在翻拍成电影之前,就在百老汇上演了五六年。很多没机会到纽约百老汇现场观看的小镇青少年,能够用三四美元的票价,享受一下百老汇的经典音乐剧,在1978年当时,是一个挺划算的事情。

    但是让他们去看一部剧情基本类似的续集电影?

    而且续集还没有原作那样经过百老汇的不断打磨,又失去了屈伏塔和奥利维娅的男女主角?恐怕更加没多少人会去了。

    罗纳德打开公寓的窗子,让新鲜空气灌进来,帮助自己思考。

    而且现在的青少年,对百老汇音乐剧没那么向往了。罗纳德记得表妹唐娜,和戴安·莲恩,都对百老汇音乐剧表示过不屑一顾。

    他们想看的是真实的东西,“油脂”这种把生活中的艰难困苦都剥离掉,只留下浪漫的想象的戏剧,不再对青少年有吸引力了。

    时代总有其印记,会在当时的艺术作品中留下痕迹。当时的人也许不觉得,但是几十年后再看的时候,会强烈的感受到一种时代的思潮。

    1965年标志着婴儿潮一代的结束。而婴儿潮之后出生的第一批婴儿,已经15岁了,正是要进高中的年纪,他们也是“油脂”续集,瞄准的最大的潜在观众。

    他们真的会和两年前婴儿潮一代的末尾那批青少年那样,喜欢“油脂”的调调吗?

    婴儿潮一代都已经长大。从1965年往后,也就是表妹唐娜,戴安莲恩,波姬小丝开始的新一代观众,又会喜欢什么样的电影呢?

    罗纳德把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抛开,关上窗户,又来到写字台前面。

    “油脂”续集还是一个浪漫喜剧,既然是爱情剧,就要制造一些男女主角的矛盾,让两人被矛盾隔开,最后克服矛盾后终成眷属。

    首先得把爱情喜剧最常见的父母因素排除。罗密欧和朱丽叶式的家族阻碍,在“油脂”的宇宙里并不存在,背景都在高中的故事里,出现不让男女在一起的父母,是不可能的。

    原作采用是社会矛盾,或者放在校园背景里说,是不同学生阶层的矛盾。学校里最有权力的那群人,不是学业成绩最好的书呆子geek,也不是体育成绩好的sport,而是一群拉帮结派,在小团体里的高层。

    也就是所谓的男生的硬汉帮,和女生的粉红女郎。最后奥利维娅·牛顿-约翰扮演的女主角桑迪,是放弃了自己乖乖女的身份,主动穿上皮衣,打扮成粉红女郎,才终结了她和男友之间的鸿沟,最后两人又在一起了。

    要不这次倒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