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煮好之后的下一道工序,是精梳。 这一套工序比织布机的技术含量还要高,由好几台机器组成,机器之间用传送带连接组合。 这套工序集成了烘干梳理等等工序。 乱糟糟的麻纤维,通过这道工序出来之后,就变成了一根根长长的七八成干的麻条。 麻条的长度,机器不停,也不人为剪断的话,可以是无限长。 这个麻条,便可以直接上纺纱机纺纱。 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人工绩麻。 这效率,一下子提高了无数倍。 纺纱机,叶青直接制作骡机,也叫走锭精纺机。 这个机器效率高啊! 虽然珍妮纺纱机效率也不错,对部落来说,是足够的,制作起来,也简单的多。 但是,它还是靠人力。 人力,是部落最缺乏的。 叶青制作的所有机器,都是以节省人力为目的。 有水力不利用,用人力,岂不是傻了? 虽然,骡机制作复杂了很多,但在叶青金手指下,也都不是事。 这是比珍妮纺纱机效率还要高出几十倍的机器。 叶青制成的骡机,一次性可以纺400个纱锭。 同时纺400根纱啊! 即便骡机运转速度和族人操作手摇纺纱机一个速度,那也是相当于400个人力啊。 而实际上,现在麻纤维经过精梳了,不需要绩麻,骡机的运转速度,比手摇纺车,快出好几倍,并且质量比手工还要好。 最最重要的是,这台机器,不知疲累,不知饥饿,水库水不干,就可以不停地连续运转…… 这……产量高的没边了。 比全部落所有族人一起纺纱,还要快不知多少倍。 所以,有这一台纺纱机就足够了。 部落的妇女,可以告别手工纺纱了。 去年制作的脚踏纺纱机没什么用了,只能是留着以后做一些手工工艺品了。 看着这些用不上的脚踏纺纱机,阿杏等妇女,很是感叹,部落的变化太快了。 脚踏纺纱机,她们才刚适应,还没有熟练呢,就被淘汰了。 从纺锤,到脚踏纺纱机,再到骡机…… 一年三变! 她们目不暇接。 十台制麻机,一台精梳机,一台纺纱机,一台织布机,这便组成了一个全由水力驱动的流水线生产的纺织厂。 产能,麻布年产3万多米。 部落的1000亩麻地,还无法令其满负荷生产。 没有任何意外的,阿紫成了纺织厂的厂长。 当然,她只是咋咋呼呼地管理着工人。 具体机器操作她是不会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