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怕你过不好,又怕你过得太好-《重返1994》


    第(3/3)页

    往往如果有谁胆敢在路上挡他们的路,他们不仅要加大马力,冲到人家面前,还得故意拉下车窗,操着一口本地的方言对人家好一顿骂。

    当然,这个年代的司机地位不低,在杨建光的记忆中,有一段时间,网上有一张图片火了,新华字典在解释冒号用法的时候,提到了“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虽然现在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在那个年代,售货员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铁饭碗”。

    由于当年物质供应紧张,不少物品需要到供销社凭票购买,作为售货员,不仅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物资,还能享受不错的福利。

    而同样的,在90年代,汽车绝对是稀罕物品,那个年代别说会开车,连见一次车都不容易。

    那个时候的公交司机,货车司机都是妥妥的技术工。

    哪怕是在机关单位给领导开车的司机,也都是正式编制,铁饭碗的存在。

    不仅仅工资高,待遇好,甚至政府还得特地给司机发房子。

    一些机灵胆大的司机,甚至还会跟加油站,跟汽修厂的人打好关系,拼命的加油修车捞回扣,赚得盆满钵满的。

    杨建光走进车站找了半天,这才找到回杨村的那一趟白灰色的班车。

    远远的,便看着驾驶座那边开了个窗,司机师傅叼着根烟半躺在位置上,两只脚还架在了驾驶台上,黑色的长裤因为重力的缘故往下垂了几公分,露出两条黑色的尼龙袜子。

    而这种大爷做派,旁边上车的人不仅仅没有任何的意见,反而看都没有多看一眼,一副司空见惯的样子。

    搁后世,别说这还是个编制工,就算不是,都早就得被人们投诉了。

    杨建光也没有多说什么,他拎着一个大皮箱子,加快了上车的脚步。

    现在临近过年的时候,回乡下的人越来越多,要是不能找到个位置坐下去,以售票员大妈口中神奇的“上车吧,还有位置”,那杨建光这回去的几十公里,铁定得被挤成沙丁鱼罐头。

    只是杨建光刚上车放下皮箱准备买票呢,突然,一道甜美的声音,远远响了起来,

    “杨建光同学,怎么是你?”

    “快来快来,我这里刚好有一个位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