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再办武举-《逆流启明》


    第(3/3)页

    由此,一场遍布全国的军队大整顿就此展开。

    在经过一番总结以及各大臣的想法后,朱谊汐终究还是采用了募兵制。

    于是替代卫所制的镇戍制登上历史舞台。

    顾名思义,就是各省的军队一分为二,以本土兵为首的镇兵,及以总兵携京营戍守地方相结合。

    镇兵为本省兵,组成巡捕营,兵卒以二十年为限替换,县三百人,府五百,弹压地方。

    兵卒月饷五百钱,粮一石,足以养家糊口。

    营正为从七品,由兵部任命。

    如此一省巡捕营合计为一镇,少则万人,多则两三万,处理一些毛贼完全没问题。

    而戍守省会首府,则是三至五千人的京营,其首为总兵,五年一任,主要是为了镇压巡捕营难以处理的叛乱,以及防守那些关隘要地。

    兵部一番计算,全国十八省,合计总要镇兵近三十万,戍兵九万,共计四十万。

    如果再加上计划中的十五万京营,以及预想中的十来万边军,合计三十万。

    军队规模总数约莫七十万左右,虽然少了一些,但都是脱产的常备军。

    京营规模虽然只有十万,但火器装备近乎一半,成本极高。

    “如此,何以军官任之?”

    兵部尚书吕大器对于如此庞大的计划表示有限度赞同,却对极为忧虑道:

    “一将无能为,累死全军,若非卫所那般世袭的军官,谁来指挥那些地方巡捕营?”

    “总不能靠那些秀才举人吧!”

    军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将无能累死全军,所以选将必然重要,将门出将,总归是省心方便许多。

    “再办武举!”

    赵舒提出了一个看似可行的方案:“以前武将要么是荫官,要么提拔与行伍之中,武举时常停办,如今正好合适。”

    “条例都是现成了,直接就能用。”

    这个法子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可是皇帝却不满意。

    因为武举考的内容太虚了,要么骑射,要么是默写武经,这样的人能打仗?怕是赵括都不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