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今天的海水是甜的-《逆流启明》
第(2/3)页
缴纳盐税后,盐户一般会留下一部分,他们用盐来换取钱财粮食等,而盐官们则强行买卖盐户们藏起来的盐余,转卖大赚。
同时,他们还要隐瞒私藏的盐户,赚取更多的利润。
“唉,这大明和大清,谁都一样,咱们灶户都是苦命人,生生世世都是如此。”
韩五叹道,继续干活。
而在沙滩上,像他们这样麻木的盐户成百上千,他们忍受着暴晒,饥饿,剥削,就只是想活着。
瘦骨嶙峋,面色枯黄,双目模糊,他们比普通的农户更可怜,上升的通道完全被堵塞。
盐户们得不到自由也是必然的,从唐宋时开始,盐户世袭禁锢就已经形成,及至清末,其源头就是朝廷为了控制食盐的生产。
之所以没有采取晒盐法,熬煎为主流,一则是沿海地区天气变幻莫测,每天来领盐的盐商不计其数,容不得半点拖延。
另外,官僚们的萧规曹随,制造盐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朝廷也根本没有余力支出。
最后,自然是灶户们的不满,晒盐法和盐田的存在,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如此一来只会煮盐的灶户们的岂不是衣食难安?
及至中午,忽然盐课大使带着一群人来到,这让灶户们不得不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只见这个肥头大耳的盐课大使,对着一个男人,满脸的阿谀奉承之色,雖说不至於卑躬屈膝,但也不遠矣。
而一旁另一个男人,则远被忽略,仿佛无名小卒一般,尴尬的跟在后面。
而能够让其如此的,也唯有两淮都盐运使魏康,魏盐运,从三品衔。
尴尬之人,自然是通州知府,一个五品官。
“吕四场是本府最大的盐场,所辖灶户六百三十,盐丁一千九百余,灶三百座,月产淮盐万石……”
盐课大使认真地汇报道。
“加上老弱女眷,怕是有三千之数。”
一旁的通州知府嘀咕道:“几乎趕上一镇了。”
“人也太多了。”
魏康轻叹道:“陛下仁德,废黜了贱户之制,但对于这些盐户来说,虽没了贱户之名,却依旧是贱户之实。”
说着,他对于通州知府和盐课大使道:“我此时前来,就是传陛下之令,对于盐户进行革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