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东海水师-《逆流启明》


    第(2/3)页

    听到关于钱财,阎崇信立马弹起来:“上千条船,两万余人,    长江水师已经甲于天下,    再招人的话,夹板都站不住了。”

    “我不是说长江水师。”

    皇帝摇摇头,    看其一脸紧张的样子,    轻笑道:“我说的是,    东海水师。”

    之所以说是东海,    而不是渤海,自然是为了更好的让人理解,从而低调一些。

    于是,皇帝一本正经的瞎扯淡:“嘉靖年间,昔日倭寇可直达南京城下,如今虽然海面太平,但凡事就得提前准备。”

    “再者说,若是有了海上水师,从松江府至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不知省去了多少功夫。”

    赵舒微微点头,    拱手道:“圣明无过于陛下!”

    “陛下圣明!”张慎言犹豫片刻,就拱手赞同。

    一旁的阎崇信,只能不情愿地开口赞同。

    也就是说,    这不仅是遭那漕工的事,    还是东海水师的设立之事。

    要知道之前的水师,全部都隶属于长江水师,无论是长江还是湖泊,    亦或者海面。

    一旦东海水师设立,官员,将领,水兵,船只,基地,水坞,哪一项不花钱?

    在这个战事即将展开的时刻,阎崇信实在是不想乱花钱。

    不过内阁之中,两人已经点了头,他只能委委屈屈地赞同。

    “很好!”

    皇帝满意地点头,这场内阁会议,    进行的很是顺利。

    下午,朱谊汐心情大好之下,就离开了皇宫,    来到了军械厂。

    军械厂,    乃是沿着长江的一片关于军队的工厂。

    其中,包括被褥厂,皮靴厂,钢铁厂,火炮厂,火枪厂,火药厂,手弹厂,腰带厂,帽领厂,军粮厂,木工厂,头盔厂,铠甲厂等一系列关于军队的工厂。

    甚至,作为明军最新特征的三角巾,也设置了红巾厂,数百女工在其中劳作。

    军队的衣食住行,都包括其中。

    可以说,这些军工厂每日劳作的工人,超过上万人,增添了数万岗位。

    而提供了工作机会,肚子有了保障,粮价又低了,南京自然就安定起来。

    不过,这些只能保持日常的换算,到了扩军的时候,南京的商业,就会迎来大量的订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