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落魄之人的困境-《铸秦》
第(3/3)页
更何况她们好好学习,以后也更加能为秦报答一二。
小姑娘们对于现在能读书识字的机会可很是珍惜,放在其他地方,她们除了帮助家里干农活之外,就是到了一定年纪嫁出去。
嫁出去之后就是帮着夫家人干农活,然后生儿育女,就这么过完自己的一生。
哪里像现在这样,不但能学习知识,甚至优异者还能入秦做官,造福百姓。
就算最后做不了官,也不会在成为绑在土地上一辈子,成为一个混不了温饱的农奴。
徐端静也面带笑容的同眼前的两位小姑娘交流,听着刚入学不久的她们,对于未来生活的展望,还有想要为秦报答终身的话语。
盯着这些质朴到不像话的人,徐端静也红了眼眶。
众人攀谈之际,何楚安也背着一捆垒的很高的木柴走了进来。
靠着墙壁缓缓下蹲,将背着的巨大柴火慢慢卸下来。
今年只是十一岁他,无法进入后城的工匠坊去帮工,顺带学一门以后吃饭的手艺。
毕竟那里最小的年纪可是要十二岁。
放在后世妥妥都算童工的年纪。
在这个时代,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他贫苦人家,**岁的年纪,已经扛着锄头开始帮家里人摆弄土地了!
现在开春,土地还冻的梆硬,无法开垦。
后城工厂区也因为年龄关系也不能聘用他,为了补贴家用,就上山砍柴去城里卖掉来补贴家用。
他的母亲老了,身体缘故,干不了重活,还有两个以后有能生活在大秦享受美好生活的妹妹。
身为家中长子,父亲走后的担子,这个年纪的他就要挑在肩上。
何楚安砍柴间隙,也会想念求学的那段日子。
只不过现实的压力,总要离开那个令他贪念的象牙塔。
人生可不只是有诗和远方,还有责任和担当。
放下柴火的何楚安,盯着站起身笑着望着他的先生。
不知道为何,眼眶的泪水夺目而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