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官员百态-《太子别动》
第(2/3)页
刘健等有识之士一直反对宗室对土地的侵占。可一直在扮演好哥哥角色的弘治帝,极少会拒绝宗室扩张田庄的请求。就算刘健等反对,只要弘治帝同意,宗室是不会搭理朝廷的意见。宗室手下有的是人帮忙从百姓手中无偿或者低价弄到土地。
刘健让宗室退还土地的意愿本来不怎么强烈。听了朱厚照对近些年气候、天灾变化的分析,又从钦天监查阅过记录资料,刘健焦虑了。粮食不足会造成什么灾难,史书上清清楚楚记着。
虽为首辅,但在没有弘治帝支持下彻查宗室田庄情况纯粹找死。
舍不到孩子,套不到狼。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满足舍弃掉官僚阶级的部分利益。用满足太子愿望,换取弘治帝对改革的支持。
在太子、刘健双方没有商议的情况下,非常有默契地推动改革地进行。弘治帝定然也知道,但他没有说破,顺势而为。
刘健轻笑:“定国公、魏国公、英国公、成国公等勋贵府上都把嫡子嫡孙或者重点培养的子嗣送到了太子府。他们悄悄去了河套。”
“爵位和武职的确会分开,但勋贵子弟获取军功的机会远胜于低级武官。皇上心中敞亮,改革革不到顶级勋贵头上,不会让军心动摇。军制改革最主要的目标改善普通军户、低级武官的生存状态,从军队中革除蛀虫。”
“军权牢牢在手,谁敢跳出来马上就能收拾。倒一个藩王腾出的土地能养活数万百姓。”
“至于小人得势……水至清则无鱼。朝中总要有几人替皇上做一些触及官僚利益的事。”
刘健会在背后默默布局,引导局势发展。但绝对不会走上前台。他可以被人骂无能,但不敢冒着让全族老少陪着他成为官僚集团的眼中钉。有时候来自同僚的报复,比诏狱还可怕。在这一点上,刘健是非常佩服焦芳,焦芳一点也不怕连累子孙。
善谋的李东阳对刘健的回答半信半疑。他做到了及时提醒,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余下的只要配合皇上和首辅便可。
回到文渊阁,各部堂官七嘴八舌谈论起囚牛商行卖良种和肥料的事。有焦芳在,大家也不不敢提一些忌讳的话题。除了焦芳,谁能确定关系亲密的同伴是不是值得信任?!在改革期间,唯有利益一致的人才能深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