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拿下-《太子别动》
第(2/3)页
卫所的武官们被马中锡渗人的目光看得心里直发寒,也不知道马中锡看他们哪里不顺眼。纷纷向宣府总兵马仪大吐苦水,唯恐被马中锡点名弹劾。
马仪向各千户百户们许诺,如果他们遭到马中锡弹劾定会全力相保。
“瞧瞧大同!违例开马市引鞑靼人入城,不也没遭到朝廷实质性的处罚吗?”马仪如此安慰诸将。
大家想想也是,安下了心。
结果三天后,马仪被朝廷一纸召回京师,等待都察院、兵部、五军都督府会审。
朝廷同时下令:宣府总兵空缺,由巡查御史马中锡暂代。
大家重新想起马中锡的履历。宣府各卫所的武官立刻夹紧尾巴做人,唯恐丢了官。
马中锡暂代总兵,首道军令便是革除总兵以下武官们的私军。
也就是说所有武官都要把私军交出来!
武官的私军其实就是军户中战场表现优异的人。宣府是京畿要道,时常遭受草原攻击。身边有一支强大的私军,更能保证武官们的安全。由于武官世袭,他们能轻而易举决定手下军户全家的命运。
被编入私军的军户几乎都是“自愿的”。不自愿又能怎么办?得罪武官,会牵连家人和子孙后代。何况当武官的私军,日子过得总比一般的军户好。
所以军中的现实是,士兵战斗力下降的很快。最能打的往往是武官身边的私军。私军的战功都是武官的。武官升迁,军户们凭战功翻身无望。如此恶循环,也难怪和鞑靼人交手九败难得一胜。
若说最支持朱厚照进行军事改革的,当属马中锡。彭清只敢心里默默赞同。而马中锡署名投稿《京报》摇旗呐喊。
“你名下应该有私兵120人,为何现在只来了40人?”马中锡拿着自己整理的名册一一核对,发现对不上,立刻找上门找事。
“你所在的千户所应有人数1120人,实际只有800人。朝廷发放的粮草和军饷按照1120人实发。要么把你的私兵全部交出来,要么补足被你吞掉的军饷。否则别怪老夫奏明朝廷罢了你们的官!”
“若不是鞑靼一旁虎视眈眈,本官弹劾马仪的时候岂会漏了你们!”马中锡狠狠瞪向他们,话中的遗憾溢于言表。
闹得武官们差点给火筛立长生牌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