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琐事一二-《太子别动》


    第(2/3)页

    宪宗爷爷建西厂,出于对东厂的不信任。可说穿了东厂的人也是从锦衣卫中挑选精英。寒门子弟能混成锦衣卫精英比较难,很多都是有家族背景的二代们。汪直看穿了这一点,所以选入西厂的都是没什么背景、与权贵圈无关的小人物。西厂专门检查百官,于是才有了人人胆寒的西厂。

    囚牛商行走平民路线,触角将升到百姓中间,带动大明经济发展。收集的信息着眼经济与军事。只要不是去监视官员,官员永远都察觉不了“西厂”的重建。

    “本宫也不是不可以把推广火炕孵鸡法的功劳让给他们。”朱厚照先要把自家的事情摆平,没精力和官员们过招。不多数的官员办事不行,使绊子倒是好手。

    朱厚照让人笔墨伺候,在信纸上龙飞凤舞写了几句,唤来授了从九品太子府教授一职的刘学成,让其递给刘健。

    李兆先和刘学成都成了太子府的教授,暂且每日到文华殿报道,锻炼他们的能力。谢迁把他的四儿子谢亘过继给了当广东布政司的弟弟,给谢亘请了锦衣卫百户的虚职。朱厚照把谢亘要到太子府,给了正六品的审理正。太子府的官职高低并不重要。到了河套之后,从九品的教授不会比一地县令权限小。

    在他强硬地把三位内阁的儿孙弄进太子府,程敏政以失察的罪名贬至太子府任五品左长吏后,其他人对调往河套太子府避之唯恐不及。

    太子府缺人。

    不过朱厚照不急,正等着刘健在直隶开展反腐大行动。能挨过二月京察的直隶官员,多少有点本事。收受贿赂置办田产而不被御史弹劾,手段应该不缺。很适合去情况复杂的河套治理民生。太子府能招到多少能吏,全看刘健的反腐力度。

    吃了他的饭,总得卖力干活是吧?

    让刘瑾移步到跟前,朱厚照俯身向前小声问,“乾清宫那里,有什么动静?”文华殿不比端本宫,很多耳目是他故意放进来的。他们都是关注度的固定来源之一,朱厚照只会壮大耳目队伍,而不会铲除他们。

    刘瑾嘴唇紧抿,十分谨慎地答道,“奴婢只打听到皇爷已经动手报复。具体发生了什么打探不出来。”

    如今宫里不比往常,等闲不会把皇爷和小爷的事透露出去。小爷在太庙前喊出“给大家养老送终”的口号打动了很多人。要不是知道他给小爷办差,乾清宫的那位老乡不见得会把这消息透露给他知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