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谁在惦记本宫-《太子别动》


    第(2/3)页

    英国公嗤笑:“待太子知道遂安伯的都督是走宫里的关系弄来的,未必会要他。京中勋贵几十家,不缺太子能用之人。”

    “你我至今不知太子用人的标准。太子启用杨廷和,也能用刘瑾、舒三等小人之流。太子更像是……唯才是举。”李东阳眉头微皱。

    英国公笑笑:“小人和贤臣一启用,倒是越来越像太祖了。”

    虽弘治帝曾极力掩盖太子真正的出生时辰,但弘治朝早年皇帝势力单薄,宫里有很多隐秘漏了出去。太子生于辛亥年甲戌月丁酉日申时,乃大富大贵之命,且与太祖类似。前代钦天监监正曾言“太子生时皇宫白气起廷中,以为兵象”。太子长大后,果然好武喜兵事。

    京师听过太子类太祖之言的人不在少数。以前很多人以为是皇后为了巩固地位故弄玄虚,现在越来越觉得所言非虚。

    “离立国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世道变了。哪怕太祖在世,某些事情也要妥协一二。况且太子乃皇上亲子,只要不惹怒他,性子还算温和。”李东阳实话实说。

    英国公敛声屏气地注视对方:“李阁老今日找本公不是为了说这些吧?”

    李东阳续娶了成国公府的小姐,本身又是军户子弟,和勋贵圈能搭上一半的关系。但身为内阁阁臣,李东阳表面上和勋贵圈保持一定的距离。

    “收到舅兄自南京的来信。南京某些人鼓动江南百姓围攻粮仓阻止粮食北调。我以为不妥。”李东阳深感忧虑。

    江南乃是朝廷赋税重地。南北两京都在京察,消息不可能传不到京师。偏偏南京的奏折在路上耽搁了三日,东厂也好像聋了一样没有上报。暴风雨前的沉默尤其令人窒息。

    英国公也在关注此事:“今早南京的奏折进了通政司,想必内阁很快就能收到。”

    直隶官场因为年前瞒报的事大换血,南京最多也只敢往后压两三日送信。奏折送到,太子通过走私下海商人买的粮食同样运抵京师。如果一切顺利,一个月后占城的粮食大批运到,京师的缺粮危机彻底解决。

    李东阳没有英国公强大的情报,可他从东厂的反常状态中洞察出一部分真相。他担忧地道:“这只是前奏。下官担心的之后的冲突。”

    李东阳斟酌着开口:“太子类太祖,定会有人担心太子暴虐。我猜有些人会故意找事激怒太子。只要是人都有脾气。太子年龄尚幼,未必懂得控制情绪。下官想请国公爷在关键的时候劝劝太子。”

    在李东阳觉察到老首辅和太康公主的死有牵扯后,一直担心事情会朝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

    “李大人是不是觉察到了什么?”英国公急不可耐地催问。

    李东阳打哈哈:“国公爷知道的应该比下官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