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一起加班过个好年-《太子别动》


    第(2/3)页

    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缺粮的窘境和大量流民暗藏的危机化解。

    大家都能过上一好年。

    今年太康公主初丧,直隶有数百人饿死,朝廷没有出面迎新春,让京师的年味淡了不少。

    年初三,各家各户开始走动。

    尤其是在京的官员走动得更为频繁。尤其是在吏部当官的,家中人来人往,天黑之前上门拜年的同僚络绎不绝。吏部尚书屠滽家中,甚至完美还原了当初寿宁侯收百官贿赂时的盛大场面。仿佛没有人记得屠滽涉及李广贿赂名册一事。

    因为弘治十二年乃是京察之年。京察是文官们的年终考核。吏部会根据各官员的表现给出考评分。考评优异者升官调动。考评差强人意者或会降职。原本是一年一次,后又改为外放官员三年一次,京官九年一次。又因为京师、南京两京并举,京察也分为南北京察。但是众所周知,京师的京察最为重要。

    首辅换人,肯定也会有众多的京官换位置。而且李广一死牵连巨大。弘治帝虽然没有处罚在册官员,一定会让他们挪挪位置。京官变动大,地方官员入京的可能性也更大。

    屠滽收到的年礼堆满了几间库房。

    因为是京察之年,大部分的京官们都选择留在京师过年。

    今年李东阳府上的客人少了一半。多半与流传出去的太子奏折有关。李东阳也没介怀,只要他还在内阁,人气早晚会回升。

    但杨廷和府上门可罗雀。他虽然不是吏部官员,但在清贵的翰林院当差,又是太子的侍读官,是提前投资的热门人选。至少姻亲、同年之间走动频繁。

    杨廷和倒也沉得住气。只要能替太子办事,将来不管是做宠臣、权臣、还是孤臣,总少不了权柄在手。他是太子的侍读官,太子想要留他,吏部和内阁都没办法弄走他。詹事府顶头上司李阁老,也不会给他穿小鞋。

    “老爷,端本宫的高公公来了。”素来沉稳的管家脸上多了几分惊慌。

    现在京师中,谁还敢小瞧太子殿下。每个坊门口的彩票点堆积的大米,寿宁侯别庄内活蹦乱跳的药人、客似云来的囚牛商行、皇家奶茶铺,每一个都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家讨论太子的秉性为人,一直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百姓们还不知道奏折的事,听过奏折内容的官员,对太子殿下观感更加复杂。

    高凤带上皇太子仪仗的大队人马而来。估计人还没到杨府门口,半个京师都知道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