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知何人,竟能当陛下如此盛赞?”张让捧哏,问道。 “北海孔融,诸位臣工对其可有印象?”刘宏对下方众臣道。 孔融?知道。当然知道,在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不管认不认识孔融,但他这个孔子嫡传的字号,还是很有知名度的。 只是诸位朝臣比较好奇,怎么又拐到孔融身上了?他不是辞官蹲北海趴窝去了么? “多年曾经流传一则关于他的事迹,就连朕年幼之时,亦有人拿出说教。今朕之二子,亦当效仿美谈。”刘宏亦不言明,但殿中众臣大多表情怪异,不少人已经想到是何事迹。 众人不言,自有张让出声配合:“陛下所言,可是那孔融让梨之事?呵呵,说起来当年此事被传甚久,当为美谈。” “哈哈,大将军,我皇室子弟,尚不如那孔家之人呼?非是辩儿专美在前,协儿自当谦让兄长。”刘宏大笑出声。 何进的标准当真一降再降,在他看来,就算刘协当真被铺好道路,收降泰山贼也行,只要没有刘辩失败作为比较,失了炒作根本,也就无甚痛痒。 尼玛连‘孔融让梨’都让你们给搬出来了?这不就是骂人么?何进气的脸色憋红,但见众人只说美谈,亦是无可奈何。 说来孔融比刘宏还要年长几岁。这年头,出名要趁早,而这出名,当然少不了刻意宣传,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被孔家人广为流传。 孔融在他们这一代人中,因为这个故事,绝对是早早的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而与后世不同,东汉之人,除了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他们更知道,孔融少年时,因为收留被通缉的张俭,结果事发后,孔融一家被抓问罪。 他那曾经被让了个大梨的哥哥孔褒,那次把自己的小命还给了孔融,最终落了个定罪问斩的下场。 在这个时代,早年孔融让梨或是美谈。但时至今日,某些长者嘴中,早已成为:‘别人让的梨,不要乱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