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末将慕容延钊,奉命前来!” “末将王全斌,奉命前来!” “末将崔彦进,奉命前来!” “末将石守信,奉命前来!” “末将高怀德,奉命前来!” …… 一个个宋将武将,来到赵匡胤帐下,多则数万兵马,少则数千人。 赵匡胤、赵光义在营地门口,亲自迎接这些从各地到来的援军。 这些人不少都是后周将领,与赵匡胤友善,赵匡胤发动兵变,他们也就顺理成章,投靠赵匡胤,还有人主动帮助赵匡胤发动兵变。 赵匡胤集结的名将达到了几十人,准备一鼓作气,攻破大梁。 有一支宋军的将领,体型魁梧,脸上有刺青,气势雄壮,来到赵匡胤前方:“末将狄青,拜见陛下!” “很好,宋国有你如此这般良将,实在难得。” 赵匡胤对这员新招揽的武将,给予很高的评价。 在场武将之中,也就狄青的武力,能够与他赵匡胤一拼。 王全斌、石守信、慕容延钊等武将,目光纷纷落在狄青身上。 赵匡胤很重视这员武将,而且狄青也确实能打,不少猛将都被狄青击败。 赵匡胤连刚刚招募不久的狄青都派上阵,说明大梁城确实难以攻克。 狄青没有因为赵匡胤的重用还有成为众多宋军武将的焦点而动容,相反,狄青投靠赵匡胤不久之后,这才得知自己曾经的上级范仲淹,在为夏军效力。 范仲淹对狄青有恩,也就是说,狄青将来要与恩人范仲淹决一死战。 如果提前得知范仲淹在夏军,狄青还真未必会投靠赵匡胤。 狄青心情沉重。 “待各部兵马完成集结,一鼓作气,攻破大梁!” 赵匡胤集结名将重兵,志在必得。 大梁城上,李绩与薛仁贵、契苾何力等武将,观望宋军的军势。 宋军的数量增加了至少十万,旌旗延绵数十里,声势震天动地。 “情况似乎有些不妙,据夜不收冒死得到的消息,慕容延钊、王全斌、石守信、高怀德等人,率领十多万宋军,与赵匡胤会师于大梁城下。如此一来,我们要面对的宋军,至少二十万。” 李绩手中有八万夏军,在之前的守城战,折损两万人,还剩下六万兵马。 李绩需要以少胜多,守住大梁。 柴荣听说这些武将的姓名,大多数是熟人,他曾经的部下,良久不言。 “我们这里,还有最后的手段。” 李绩看向柴荣,想必柴荣已经知道他的意思。 一旦柴荣表明周世宗的身份,宋军必定动摇。 柴荣心领神会,回应李绩:“但我们的兵马,还不足够,即使我表明身份,也无法全歼宋军。” “请求主公尽快攻破宛城,然后分派一支兵马,前来与我们汇合。如此一来,宋军必败。” 李绩明白柴荣的想法,于是派出夜不收,向张华求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