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兄弟之决裂-《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第(1/3)页

    不但要考虑当地的营商环境,以及城市声名对品牌的加持作用,还要考虑交通的问题,铁路、公路、水路都要考虑。

    需要考虑的很多,但选定的速度却很快,南易的想法和情策委不谋而合,都选定了杭市做为第一个工厂建立的地点。

    理由很简单,杭市铁公水三种交通都很发达,又是旅游型城市,对品牌有加持作用,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粉菊花在那边的两个工厂,已经开设多年,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不值一提的数字不方便记录在账簿上,记录的每一笔支出就是它的实际支出项,无须挂羊头卖狗肉。

    做过会计的都知道,账簿不干净,未必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很多时候也是被动的,有太多的账不能直白的记录在账簿上。

    地点敲定,就不需要南易操心了,方氏蒸馏水会自行完成剩下的工作。

    范师傅没有厂址的选择烦恼,为了方便范红豆毕业归来接手,只能是在深甽,而且是开在靠近文昌围的地方最好。

    当天,南易过关到了沙角头,文昌食品饮料研究所从文昌围脱离出来之后,挂靠在雄起饮料旗下一段时间,等雄起有了自己的饮料研究部门,又脱离出来自成一体,研究所就建在沙角头。

    研究所的氛围依旧,轻松活泼,只是大家已不再年少。

    “南会计,你自己看吧,这是调查问卷。”邦,一沓问卷被杜彦久甩在桌上,“照你的吩咐,按照饮食结构不同进行片区划分,找了1047个小孩子进行试吃,他们的评价都在上面。什么活都让我们干,到底是研究所还是市场调查。”

    “就你牢骚多,我没给钱啊。”南易怼了一句。

    “给没给,你自己不清楚啊,范师傅一共给了研究所5万块,现在还有不少钱没给呢,你来的正好,今天把账结一下。”

    研究所在文昌围的时候就是独立结算,文昌食品委托它研究,或者研发出新产品向文昌食品推荐,然后研究所拿销售分成,现在依然是如此,只不过前两年没有企业对接,也就没什么收入,南易一直在往研究所贴补。

    “急个屁,公章又不挂我裤裆上,等方昪回来,让他跟你结算。”南易说着,拿起桌上的调查问卷翻阅起来。

    在八零九零后的童年时期,有一样零食是被大家所熟知的,可以说它是比较成功的零食产品,它就是干脆面。

    南易手里拿着的就是范师傅“火狐狸干脆面”五种待定配方的试吃调查问卷报告,看着问卷上歪歪扭扭、稍显稚嫩的评价文字,南易会心一笑,有些字很难辨认,有些干脆就用拼音代替,一个字一个字识别,南易翻阅的速度并不快。

    一个小时过去,南易只看了不到70份,要看完需要花费的时间太多,南易只好变成一目十行,不再细看,碰到很有意思的评价,他才会细细

    三个小时,南易把问卷走马观花的看完,又返回到第一页看问卷数据统计。

    看过统计数据,南易问道:“这么说,南方的喜欢2号配方,北方的喜欢5号?”

    杜彦久点头,“对。”

    “哪个配方成本更高?”南易手指在桌面轻轻的敲击。

    “2号更高,不过几乎没有比较的意义,要放大到100万包才会有几百块左右的差额。”

    南易颔首,“那是没有比较的意义,配方有保密的必要吗?”

    “配方成分不复杂,花点时间就能分析出来,配比……”杜彦久斟酌一下说道:“也不是太难,可能十万次之内就能破解出来。”

    “行,我知道了,等方昪和你对接,我做主先预付研究所50万的分成。”

    “这么少?”杜彦久不满道。

    “你还想多少,终端零售价大概率会定在5毛,1千万包的销售额才500万,你自己算算,研究所拿50万,要销售多少包才能拿到。”

    “那你多上几个产品,给我们多安排点活。”

    “行啊。”南易笑着说道:“在福南有一种叫酱干的小吃,你去研究研究,拿出一套压缩成本的方案,你怎么做我不管,反正最终的成品要条状的,劲道,有嚼劲,麻辣中带着一丝甜味。成本要使劲压,终端销售价一开始可能只会定在两三毛。”

    “两三毛研究个屁啊,研究所一年才能分到多少钱。”杜彦久骂骂咧咧的说道。

    “杜彦久同志,革命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两三毛也是钱,不积涓流怎么能汇沧海呢?这边一两分,那边三四分,分开看很少,可要汇聚到一起……”

    杜彦久都囔:“最多一毛。”

    “操,你少给我唧唧歪歪,你那么能耐给我搞出个切实可行的减肥配方来,不要那种湖弄人的,你哪天搞出来,我哪天在你面前拍下十亿,不是给研究所,就是给你个人,第一笔十亿,以后每年至少给你两亿,怎么样,你行吗?”

    “哪有这么好搞,十亿,你曹操啊,玩什么望梅止渴。”

    “屁的望梅止渴,我是给你烙煎饼呢。我让你没大没小,今天我没空,过两天来查账,要是有问题,我扒掉你一层皮。”南易笑骂道。

    “查查查,使劲查,你好好看看研究所的日子有多难。”杜彦久梗着脖子,不甘示弱。

    “你再给我犟,我就把研究所的旅游预算削了。”

    一听南易的话,杜彦久的姿态立刻放低,“这可不能削,一个季度出去旅游一次,大家都习惯了,要是削了,我这所长没法干。”

    “一年旅游四次,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家,你还给我叫苦。”怼过之后,南易开始正经说话:“抓紧时间做一份调薪方案给我,没问题我会尽快批。”

    “好。”

    “带我去库房,我挑点吃的带走。”

    文昌食品饮料研究所一直采取的是放养式管理,没有上下班的概念,也无需考勤,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即可,不过,毕竟是搞研究,很多事没法规定时间,所以完成任务的时间都会留足弹性时间,工作强度并不大。

    研究所的研究员们一年工作时间未必有一千个小时,其中有一半的工作时间会花在“吃喝”上面,市面上的零食、饮料,各地的小吃,研究所都会进行采购。

    杜彦久腆着肚子走在前面,两只肥腿一提一放,步子迈的和熊猫差不多,跟在后面的南易不由暗乐。

    遥想当初,第一次见杜彦久的时候,他还是排骨身材,瘦不拉几,仿佛风一吹就会倒,这才几年啊,一百八十斤挡不住了。杜彦久并不是特例,研究所里八成研究人员都患上了不同层度的肥胖症。

    杜彦久来到一扇门前,拿出一张门禁卡,“库房以前都不上锁,谁想吃都可以过来拿,去年快年底,我们开了个会,痛定思痛,装了电子锁,门禁卡放在小金那里。”

    说着,杜彦久用门禁卡把门打开,透过拉开的门,可以看到库房里密密匝匝的货架,各种有包装没包装的小吃摆在上面。

    南易从兜里掏出个塑料袋,捏住抖了抖,又往袋口吹了口气,用手拿着走到货架边上,往塑料袋里装没吃过的小吃。

    南易:“现在库房里有几种小吃?”

    杜彦久:“不多,剩下不到五千种,年前刚刚清理过一次库房,过期变质的清出去了。”

    南易:“嗯,知道什么作物的亩产最高吗?”

    杜彦久:“番薯啊。”

    南易拿一包没见过的零食看了一下配料表,然后放进塑料袋****薯亩产高,原材料供应比较有保障,成本的波动不会太大。接下去,我有两手准备,一,把文昌食品收回来,二,建立新的食品企业。

    不管执行哪个方案,我们都需要一两款以番薯为原料的拳头零食产品,琢磨一下,弄几个配方出来。”

    杜彦久不屑的说道:“文昌食品就算了吧,一直不创新,老本都快吃空了。”

    “厂子和产品不值钱,但是十年时间建立的稳固销售渠道,价值就大了,重新建立费时费力,而且情怀无价,多少七零后是吃着文昌食品的零食长大的,文昌这块牌子就值上亿。”

    “我怎么记得文昌的商标属于一家香塂公司?”

    “对,品牌在我手里。”南易又往塑料袋里放了几样零食,便停下动作走到杜彦久边上,“不用瞎琢磨,法律之外还有人情,在哪登记?”

    “哦,这边。”

    杜彦久带着南易来到角落里的一台扫码机前,把南易拿的零食、小吃都扫了一遍。

    南易把零食重新装回塑料袋,又问道:“采购记录有没有电子版?”

    “有。”

    “拷贝一份,我要带走。”

    “真要查账啊?”

    “查什么查,我有其他用处。”

    离开研究所,南易便去了东湖丽苑,还没到小区的大门口,便见到了带着两个女儿的左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