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艾森豪威尔的做法可能你们不好理解,我举个例子吧。 1931年世界经济萧条,智利铜矿出口大量减少,经济崩溃,人民生活陷入动荡,就是在这样动荡的社会中,大批学生纷纷游行罢课来反抗卡洛斯的独裁统治,其中就有未来的智利总统阿连徳。 阿连徳在1970年成功当选智利总统,上台后的阿连徳对智利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但是改革遭到了大庄园主的激烈反抗。 上任一年后,阿连徳开始大规模征收土地,很短的时间,大量土地的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生产关系的变革并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变化,土地的利用率也没有得到提高,反而粮食的产量不断下降。 1971年智利的粮食产量为136万吨,到了1972年就只剩下了70万吨。 无奈的阿连徳只能选择从国际社会上购买粮食,起初还能从苏修那里买到粮食,后来,苏修自己都是自顾不暇。 1972年,连续两年的气候异常让苏修的粮食出现严重歉收。 但是苏修一边大肆宣扬粮食大丰收,一边偷偷地从羙国购入三成小麦。虽然这波粮食大劫案让苏修看似占了便宜,但也加剧了他们对羙国的粮食依赖。 早在阿连徳上台之前,智利已经面临着粮食危机,羙国就是其粮食重要进口来源。 按照《第480号公法》,羙国对智利进行了援助。 援助主要分为三个个方面:贷款、捐助、易货交易,也就是以物换物。 援助的结果就是造成智利粮食高度依赖羙国,在1973年,智利光是用于购买粮食的支出,就花费了外汇储备的37%。 在羙国的援助计划下,智利老百姓购买了羙国的粮食,利用智利市场完成粮食的销售。然而这种低价的粮食又挤压了智利本土的粮食厂商,最终导致智利粮食彻底被羙国把控。 我再跟你们解释一下羙国的援助方式,比如1972年,智利的粮食缺口是200万吨,羙国向智利援助粮食,这些粮食不是直接免费,而是羙国把自己的粮食拉到智利,按照智利的正常价格在市场上出售。 出售完,收入的25%用来支付粮食的运输和推销费用,另外75%交给智利政府,听起来是不是没问题?”南易看着六指和蚂蚱两人问道。 两人都点点头。 “如果觉得没问题,那你们就错了,这个计划在实施的时候,羙国会搞两个手脚: 第一、如果智利的粮食缺口是200万吨,羙国不会只拉200万吨粮食去智利,而是会拉300万吨,甚至是400万吨。 第二、这些援助粮食的收入要受到羙国的监督,智利想要用这些钱,得得到老美的同意,老美说让你用来买酒,智利就得买酒,让他们买烟就得买烟,一点自由权都没有。 和白条差不多,一看上面写着多少多少钱,可没法花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