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辽夏之战起-《大宋皇家发行商》
第(2/3)页
今年礼部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出身千三百九人。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呢?后世明清三年一比,每次不过是三四百人而已。
北宋不仅科举录取人数多,而且开考次数还多,并没有确定三年一考,北宋到如今不到百年,却有五十多次科举,几乎是两年一场科举。
总而言之,北宋整体官员那是一个无比惊人的数字,赵祯在位时期尤甚。英宗继位之后,才确定了三年一考的规则,延续至明清,但是英宗之后几个皇帝,录取人数也是巨多,一千多,两千多有不少次。
所以,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北宋官员待缺年限如此长了。很多人本来考中进士的时间就晚,这官缺没有等到,自己先去见列祖列宗了,这样的例子也是不少。
看着走在朱雀大街上,头上带着鲜花,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胯下骑着高头大马的登科举子们。赵昕心中说实话,其实是为这些人而感伤的,这让他想起了曾经的自己。
数十年科举之路,走到这里算是毕业了,可是毕业即失业,想要拿到官缺,没个五六年不要妄想,若是无人提携,这辈子连两任官都当不到,一直等磨勘。
与其给人以漫漫无绝期的失望,不如一开始就是绝望,减少录取名额。
但是在这个时代,在很多人心目中,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让他们去当教书先生,多半是不愿意的。
归根到底,整个社会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社会不需要这么多人当官,非要一窝蜂挤进去干什么。
学了多少的知识,最后挤进去能够用到多少,只需认识字的秀才即可完成的岗位,非要进士去干,这不是浪费嘛。
看完了新科进士跨马游街,赵昕回到东宫,正好得知了一个好消息,去年年末要求太平院毕业学子调查百姓穿衣情况,已经是有个结果了。
“一年有一套新衣衫的有五成?莫不是你们夸大了。”
第(2/3)页